經(jīng)濟轉型背后的幸福悖論:論當代上海佛教的信仰性格
本文選題:幸福感 + 都市佛教。 參考:《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摘要】:隨著上海經(jīng)濟社會的高速轉型,新興的白領中產(chǎn)階層與社會精英群體在個人財富與生活水平方面均有了顯著的提升,改革開放30年過程中的強烈的利益追逐沖動已經(jīng)得到了基本的滿足。但在這樣的轉型背景下,中產(chǎn)階層與社會精英階層又開始面對各種新的心理危機,如高強度競爭環(huán)境下的意義危機感,以及生活富足之后生命目標的迷失等等,這些成為新興社會階層在"幸福感"方面的主要關心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佛教開始進入他們的視野,并得到了廣泛的接受。但是這種盲目急切的信仰投入?yún)s同時帶有世俗化與泛文化的特色,并且具有強烈的功利性,形成了當代上海佛教信仰的主要性格。
[Abstract]:With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Shanghai'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emerging white-collar middle class and the social elite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personal wealth and living standards. During the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trong impulse of interest chase has been basically satisfied. However, in this context of transformation,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 social elite are beginning to face various new psychological crises, such as the sense of crisis in the high-intensity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loss of the life goal after life is rich, and so on. These are the main concerns of the emerging social class in terms of happines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Buddhism began to enter their field of vision and was widely accepted. But this kind of blind and eager faith invest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cularization and pan-culture, and has strong utilitarianism, forming the main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Buddhist belief in Shanghai.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文學院;
【基金】:上海市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項目(2012-11-01)
【分類號】:B94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明;;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的糾紛解決機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2 汪璇;;三十年來安徽職業(yè)階層結構的變遷[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馬奔;試論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與共產(chǎn)黨黨員成分變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方金友;;當代安徽社會階級階層的演進[J];安徽史學;2010年03期
5 汪一為;認識當前社會現(xiàn)象的兩把鑰匙——階級分析法和階層分析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6 汪璇;顧暉;;當前貧富差距對城市市民的心態(tài)影響及治理對策——一項對合肥市民的實證考察[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劉青春;;我國社會分層視閾下的大學生就業(y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8 周德海;;對“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討論的深度解讀[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9 陳世永,王華斌;合肥市中間階層現(xiàn)狀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左群;賀新春;;論農民工向產(chǎn)業(yè)工人的轉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建明;;在社會階層構成變化中提高黨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諧能力的路徑探析[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鄭丹丹;;彌散的低度不平等——對我國性別分層狀況的解讀[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唐艷妹;;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哲學底蘊——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張勁松;;論政府治理城市轉型中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張小平;柳林;;城市規(guī)劃的社會職能——以新生代農民工居住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楊云珍;;當代社會結構變遷及中國共產(chǎn)黨適應性分析[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7 汪波;;社會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選擇與制度變遷——論中國政府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8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馬又清;;以毛澤東統(tǒng)戰(zhàn)理論為指導,做好在新社會階層中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段京肅;;社會關系的變化與信息傳播權利的轉移[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明;我國度假體育發(fā)展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芳;中國兒童素質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鄺小軍;科技工作者社會分層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利平;中國公務員規(guī)模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黃廬進;轉型時期中國中產(chǎn)階層消費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6 鄭祥榮;城市家庭體育模式及其形成機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李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大會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吳艷東;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論[D];武漢大學;2010年
10 周麗萍;中國人口城市化質量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屈怡;湖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帥;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的社會責任問題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彭雙雙;社會轉型期我國利益矛盾的政治協(xié)調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黃明宇;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社會資本培育中的政府行為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宋蕊;城市低保制度中道德風險防范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林靜佟;社會新階層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胡國金;論和諧社會視閾下黨的形象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勇;中國共產(chǎn)黨對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的探索及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謝麗芳;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人民共享發(fā)展成果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伍悅;擴大中等收入階層消費需求的稅收政策選擇[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興文 ,田曉耕;生活越好越想你[J];歌曲;2004年10期
2 劉曄;;九個臺階通幸福[J];文學與人生;2005年Z1期
3 凌飛;;一個中國藝術家在法國的幸福感[J];中國電子商務;2006年04期
4 陳志;;被人記住是一種幸福[J];跨世紀(時文博覽);2006年02期
5 劉曄;;九個臺階通幸福[J];科技風;2007年01期
6 佚名;;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J];校園心理;2007年10期
7 奚愷元;;給人幸福感的8條準則[J];文藝生活(智慧幽默版);2007年12期
8 傅國涌;;拷問城市幸福感[J];東西南北;2007年11期
9 寧沙;;愛到舉手之勞[J];人生與伴侶(上半月版);2008年03期
10 徐立洋;;變調的叫賣聲[J];中國計算機用戶;200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課題組;;社會輿情報告之三:城鄉(xiāng)居民的幸福感[A];陜西省社會學會(2010)學術年會——“關—天經(jīng)濟區(qū)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陳康豪;;大學生幸福感發(fā)展特點及現(xiàn)狀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王永芬;繆棟蕾;;老年空巢家庭的幸福感與心理需求的調查[A];第13屆全國骨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全國社區(qū)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占玉珍;胡德同;;野外生存鍛煉對大學生積極幸福感影響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5 陳愛國;顏軍;許克云;;體育鍛煉與老年人幸福感的關系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6 朱貽庭;;評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世俗化趨勢[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7 池麗萍;辛自強;;城市成年人幸福感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8 張黛茹;;淺析員工幸福與企業(yè)發(fā)展[A];“改革開放與企業(yè)文化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王文增;魏忠鳳;;教師職業(yè)倦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的干預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齊國強;董奇;;提升職工幸福感 促企業(yè)和諧發(fā)展[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孫潛彤;5個普通沈陽人的幸福感[N];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2 傅勇;農民幸福感增強說明了什么[N];四川科技報;2005年
3 小林;學會享受“幸福感”[N];中國消費者報;2003年
4 ;全球女性幸福感現(xiàn)在超過男性[N];中國婦女報;2008年
5 記者 陳鵬;十城獲選200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6 中國網(wǎng)記者 李剛;長春被評“最具幸福感的城市”[N];吉林日報;2008年
7 記者 楊蓓;市民熱情成就“幸福昆明”[N];昆明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肖昌琦;幸福之花綻放彭城[N];徐州日報;2008年
9 ;天津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N];天津日報;2008年
10 記者 李曉玲 黃琪晨 劉三琴;佛山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N];南方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明;主體幸福感模型的理論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2 任海燕;綜合性醫(yī)院臨床醫(yī)生幸福感評價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潘春陽;中國的機會不平等與居民幸福感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查明昊;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D];浙江大學;2006年
5 邱林;人格特質影響情感幸福感的機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徐振杰;中國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與世俗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張媛;從清教徒到揚基[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廖初民;法律的宗教化與法律的世俗化—印度法律的世俗化變革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9 張登浩;基層黨政干部的人格特質、成就動機與幸福感[D];北京大學;2008年
10 邢莉莉;明代佛傳故事畫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乾宇;行為經(jīng)濟學視角下的甘肅省民營企業(yè)家幸福感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湯力維;論基礎美術教育教學與兒童幸福感的關系[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衛(wèi)忠;江陰市農村高中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現(xiàn)狀調查與提升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艷;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張金鳳;山東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蔣莉;康定縣小學教師幸福感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青華;社會幸福感心理結構的跨群體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趙姍;高中教師勝任力、教學效能感與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9 羅t
本文編號:2115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11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