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心論》所傳之吠檀多派原人思想
發(fā)布時間:2018-06-05 01:58
本文選題:中觀心論 + 思擇焰�。� 參考:《南亞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原人"思想是吠檀多派直接繼承吠陀、奧義書學說的最佳體現(xiàn)之一,但由于留存文獻極少,長期以來缺乏系統(tǒng)研究。本文通過翻譯并解讀梵本《中觀心論》第八《入抉擇吠檀多之真實品》及其藏譯古注《思擇焰》中有關原人思想的集中論述,分析了早期吠檀多派有關原人的定義、特性以及意義等,同時考察了早期吠檀多派原人思想的文獻依據(jù)與學說淵源,借以提供研究早期吠檀多哲學的新資料與新思路。
[Abstract]:The thought of "original man" is one of the best embodiment of Vedas and Upanisphists, but because of the few documents, there is no systematic study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nskrit's "on the mind of the Middle View" No. 8 "the Truth of Vedanta in the Choice" and the concentrated exposition of the primitive thoughts in the ancient notes of Tibetan transl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original man in the early Vedanta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the literature basis and the theory origin of the primitive thought of the early Vedanta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new materials and new ideas for the study of the early Vedanta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分類號】:B94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何歡歡;;“瓶空”與“虛空”——試論清辯對吠檀多派哲學的批判[J];哲學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利文;;論“不二”思想在佛教經論中的演進——以《維摩詰經》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劉慧麗;;瑜伽運動的興起與發(fā)展對當前全民健身的啟示[J];搏擊(體育論壇);2011年12期
3 陳明;;“以偈贊曰”:印度古代社會生活中唱贊的使用[J];長江學術;2008年04期
4 杜永彬;更敦群培著譯作品名錄考述[J];中國藏學;1997年03期
5 鄔q;;《奧義書》中關于梵論以外的種種整體統(tǒng)一性理論[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郭泉;羅蘭·巴特文論中的佛道思想[J];當代外國文學;2001年02期
7 李美敏;;文化的齋戒與盛宴——以安妮塔·德賽的《齋戒·盛宴》為例[J];東方叢刊;2010年01期
8 程晶晶;;中印古典詩學“韻”論美學意蘊的疊合與差異[J];東方論壇;2011年01期
9 歐亞敏;;瑜伽文化探幽[J];飛天;2009年23期
10 普慧;略論慧遠的禪智說與審美心理思想[J];佛學研究;1998年0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杰華;漢藏寶,
本文編號:19799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97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