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參與
本文選題:臺灣 + 長老教會。 參考:《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摘要】: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是臺灣地區(qū)一個具有國際背景的宗教團體,1970年以來一直積極進行政治參與,既促進了臺灣地區(qū)政治民主化,也結出了“自決”、“臺獨”等分離主義惡果。 本文從宗教學、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多學科、跨學科的角度,審視和分析了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政治參與的背景、原因、主張、進程、角色定位以及社會和政治影響。 本文認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是基于其長久以來在臺灣曲折的歷史遭遇中形成的狹隘本土化——神學、信徒、組織和社會觀的本土化——而產(chǎn)生其民主訴求和“臺獨”主張的。而且,,正是在當代臺灣政治民主化進程中,長老教會展開其抗爭性的政治參與活動,同時醞釀出“自決”理論和“臺獨”主張,并利用自身宗教團體的特殊身份積極實踐之,對當代臺灣政局和兩岸關系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Abstract]:The Christian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is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in Taiwan. Since 1970, it has been actively engaged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hich h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mocratization of politics in Taiwan, but also produced the bad consequences of separatism, such as "self-determination" and "Taiwan indepen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n, history, political science, soci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reasons, claims, processes, role orientation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hristian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has its democratic demands and "Taiwan independence" propositions based on its narrow localization of theology, believers,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views, which has been formed in Taiwan's tortuous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a long time. Moreover, it is precisely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that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has launched its protesting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brewing the theory of "self-determination" and the proposition of "Taiwan independence,"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own special status as a religious group to actively practice it. To the contemporary Taiwan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the cross-straits relations hav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9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佳;;淺論少數(shù)民族的政治參與——以黑龍江省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族為例[J];滿語研究;2011年01期
2 吳學思;;政治文明開新篇[J];貴陽文史;2011年04期
3 王鳳青;;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對民主執(zhí)政方式的探索與實踐[J];黨史文苑;2011年14期
4 鄧遂;;“微博問政”熱潮的冷思考——當前政務微博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對外傳播;2011年08期
5 李煒永;;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組黨熱”的動因及啟示——基于政治學視角的分析[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民主與科學》2011年第3期目錄[J];書屋;2011年07期
7 白雪濤;張藍藝;;淺議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教育[J];新一代;2009年12期
8 蕭功秦;馬國川;;辛亥革命推倒了第一張骨牌[J];江淮文史;2011年04期
9 單方方;;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的道路還有多長[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10 ;公民自薦參選人大代表[J];山西青年;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海林;;村莊“留守”青年政治參與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蘇北二村社會調查引發(fā)的思考[A];青少年事務與政策研究報告——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2)[C];2002年
2 趙麗江;;論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黨的十六提出的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A];湖北省社會科學界學習宣傳貫徹十六大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曹彥鵬;;改革開放30年中國青年政治參與歷程和思考[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4 王金洪;;藏區(qū)公民的政治參與:藏區(qū)政治現(xiàn)代化的動力[A];“西藏和其他藏區(qū)現(xiàn)代化道路選擇”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5 梁麗萍;;毛澤東關于民眾政治參與思想的得與失[A];毛澤東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思想座談會文集[C];2003年
6 王新亮;;改革開放以來農(nóng)民工政治參與與中國農(nóng)村政治發(fā)展[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8年
7 張文生;;臺灣社會的政治參與研究[A];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5年慶暨臺灣研究的基礎與前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艷;;激情點燃夢想 參與促進民主——改革開放30年中國青年政治參與解析[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9 張羽;;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農(nóng)民政治參與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以江西省黃村為例[A];秩序與進步:中國社會變遷與浙江發(fā)展經(jīng)驗——浙江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周志剛;;近代中國私立中學的政治參與(1903-1936)[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8)——中國民辦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固固、聶傳清;要少點政治參與[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2 記者 鄭昭;全省人大“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研討會召開[N];福建日報;2008年
3 王彥 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主要原則和方法[N];本溪日報;2009年
4 費勇;改革開放三十年非公有制經(jīng)濟人士的政治參與[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5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 王旭寬;為何要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N];人民日報;2010年
6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科研處提供;政治參與是政黨聯(lián)系民眾的根本途徑[N];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盧敦基;協(xié)商文化是政協(xié)文化的核心[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8 趙麗江;積極推動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N];光明日報;2003年
9 婁炳成;發(fā)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 促進公民有序政治參與[N];隴南日報;2009年
10 湖南省桂陽縣政協(xié)主席 邱業(yè)綱;建立群眾代表旁聽政協(xié)會議制度是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有益嘗試[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喜紅;當代中國社會團體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陳松友;當代中國農(nóng)民制度化政治參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李春;網(wǎng)絡政治參與在我國的興起:條件、形態(tài)與前景[D];復旦大學;2005年
4 萬曉宏;當代美國華人政治參與研究(1965至2004年)[D];暨南大學;2005年
5 翟波;轉型期弱勢群體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徐鋒;政治參與發(fā)展條件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策制定[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7 杜峰;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參與制度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管前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9 閆星;美國信息產(chǎn)業(yè)利益集團政治參與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張家智;新時期農(nóng)村婦女政治參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振清;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參與[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白付理;論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進程中的政治參與體系[D];鄭州大學;2002年
3 曹麗新;政治主體性的衰落與覺醒[D];黑龍江大學;2004年
4 郭海成;農(nóng)民·抗爭·政治現(xiàn)代化[D];西北大學;2004年
5 鄭云鵬;轉型期私營企業(yè)主政治參與的理性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師春苗;論建國初期中國公民的政治參與[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魏滿霞;現(xiàn)階段我國私營企業(yè)主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曉梅;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的動因及制約因素分析[D];東南大學;2004年
9 趙鵬;我國私營企業(yè)主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10 張愛勝;西北民族地區(qū)農(nóng)民政治參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938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93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