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阿拉伯語對英語的重大影響
本文關鍵詞: 阿拉伯語 英語文化 重大影響 拉丁語 英語詞匯 文化系統(tǒng) 阿拉伯人 伊斯蘭文化 社會文化 重要組成部分 出處:《中國穆斯林》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語言的分化和統(tǒng)一通常與社會文化的分化和統(tǒng)一在步調(diào)和范圍上相一致,語言的傳播通常是文化遠征的結果。古希臘文化主要通過古羅馬文化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傳到西方,繼而進入英語文化,成為英語文化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觀照英語歷史的時候,傳統(tǒng)的觀點常常把視角投放于拉丁語和希臘語對英語的影響,卻忽視了阿拉伯語的貢獻。在簡略回顧傳統(tǒng)的英語歷史觀之后,本文著重揭示阿拉伯語詞匯對英語詞匯的重大影響。
[Abstract]:The division and unification of positive languages are usu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ace and scop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ivision and unity. The spread of language is usually the result of a cultural expedition. Ancient Greek culture was transmitted to the West mainly through ancient Roman and Arab-Islamic cultures, and then to English culture.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lish cultural system. In viewing the history of English, the traditional view often puts a perspective on the influence of Latin and Greek on English.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English histo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reat influence of Arabic vocabulary on English vocabulary.
【作者單位】: 昆明醫(yī)科大學;云南民族大學;
【分類號】:B96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開古;中世紀阿拉伯語的發(fā)展[J];阿拉伯世界;1988年04期
2 張箭;阿拉伯對地球?qū)W說的貢獻[J];阿拉伯世界;1993年02期
3 ;新天方阿拉伯語培訓中心[J];中國穆斯林;2011年03期
4 墨驥;“威特爾”拜[J];中國穆斯林;1991年06期
5 胡振華;;追思我的老師劉麟瑞教授[J];中國穆斯林;2007年01期
6 郭應德;;伊斯蘭教產(chǎn)生前的阿拉伯國家——讀阿拉伯史札記之一[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3年04期
7 李振中;學者的追求[J];阿拉伯世界;1993年04期
8 ;劉麟瑞教授歸真[J];中國穆斯林;1995年05期
9 周瓏;;《古蘭經(jīng)》對阿拉伯語言的影響初探[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2期
10 劉晶磊;;伊斯蘭文化的形成及其歷史意義[J];中國校外教育;2009年S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俊;;回族穆斯林對中國的阿拉伯語教育事業(yè)的貢獻[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馬強;;閱讀草根社會的文化符號:“小經(jīng)文字”散論[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王伏平;;寧夏的伊斯蘭教[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4 周傳斌;;門宦教權體制的結構與運營[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高占福;;伊斯蘭教與中國穆斯林社會的宗教文化[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4集)[C];2009年
6 明光熙;姚繼德;;《滇緬邊境邦隆回教百年滄桑見聞錄》校注[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王希隆;馬青林;;伊斯蘭教在構建西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初探[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一集)[C];2006年
8 哈寶玉;;蒙元時期的穆斯林與伊斯蘭教法[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丁俊;;中國伊斯蘭教“愛國愛教”的理論與實踐[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5集)[C];2009年
10 楊大慶;;再論回族經(jīng)師阿洪及其經(jīng)堂教育的歷史功績[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道明;新加坡舉辦《道德經(jīng)》多語言版本文化展[N];中國民族報;2008年
2 本報駐埃及記者 黃培昭;又是“齋燈”掛起時[N];人民日報;2005年
3 北京西城實驗學校 吳建華;西北回族伊斯蘭教育與國民教育的互動[N];中國民族報;2008年
4 從恩霖;穆斯林的“討白”[N];中國民族報;2005年
5 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當代重大民族宗教問題研究中心 甘肅地區(qū)伊斯蘭教門宦制度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關系研究課題組 實習生 馬麗 整理;教派門宦內(nèi)外關系與和諧社會建設的互動[N];中國民族報;2009年
6 馬孟良;一生辛勤為譯經(jīng)[N];中國民族報;2006年
7 福建社會科學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陸蕓;探尋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之源[N];中國民族報;2008年
8 海寶明;經(jīng)堂教育中的儒學烙印[N];中國民族報;2008年
9 閃勝利 丹立才;翼城縣清真寺的變遷[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10 張敏;中國伊協(xié)召開“紀念張杰歸真20周年座談會”[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吳建華;西北回族伊斯蘭教育的歷史與當代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張雪峰;伊斯蘭的“吉哈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祁學義;圣訓及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丁克家;當代甘寧青城市化進程中的伊斯蘭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帕林達;臨夏的清真寺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馬海成;伊斯蘭慈善思想與制度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筠;淺析法蒂瑪王朝的順民政策及其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陳穎;南京穆斯林社區(qū)語言使用狀況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3 沈毅;民國時期北平成達師范學校[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4 向蕭;《薔薇園》中的伊斯蘭思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5 宋啟元;漢族穆斯林群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陳永根;清真寺建筑與清真寺功能的關聯(lián)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王惠珍;臨夏大拱北門宦形成與組織運行模式研究[D];北方民族大學;2009年
8 王麗宏;阿訇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阿孜古麗·吾甫爾;試論維吾爾清真寺的功能及其歷史變遷[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華麗;一個基督教人文主義者的治世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28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52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