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護府時期龜茲政權更迭與石窟藝術變遷
本文關鍵詞:安西都護府時期龜茲政權更迭與石窟藝術變遷 出處:《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安西都護府時期,唐王朝在龜茲建立了穩(wěn)固的統治。中原的佛教藝術回流龜茲,龜茲石窟中的佛教風格突破了原有的發(fā)展脈絡,尤以敦煌的影響最為顯著。遷入龜茲的河西軍民共同出資開窟,在遙遠的邊疆建造精神的支柱與信仰的殿堂。龜茲完全浸潤于漢文化之中,證明著龜茲從政治到文化徹底地融入了中華民族。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基金】: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龜茲石窟藝術元素研究》(12YSC018)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導項目《龜茲石窟藝術與中外文化交流》(2012SJD760045)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資助項目《龜茲石窟藝術元素演進研究》(JUSRP111A60)
【分類號】:K879.2
【正文快照】: 有學者提出,漢文化在龜茲早期石窟中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是無論從龜茲石窟藝術中去尋找,還是從交往史實和文化傳播規(guī)律去推斷,尚缺乏依據。我們有責任以更為客觀的態(tài)度去觀察龜茲石窟藝術的本來面目。在安西都護府之前,龜茲的圖像反映出其與印度、犍陀羅的密切聯系。龜茲在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姜伯勤;敦煌壁畫與粟特壁畫的比較研究(摘要)[J];敦煌研究;1988年02期
2 霍旭初;敦煌佛教藝術的西傳——從新發(fā)現的新疆阿艾石窟談起[J];敦煌研究;2002年01期
3 鄭炳林;;敦煌:晚唐五代中外文化交融與碰撞[J];龜茲學研究;2007年00期
4 李明偉;安西大都護府的偉大功績和突厥對絲綢之路的貢獻[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5 霍旭初;阿艾石窟題記考識[J];西域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3 陳磊;;李商隱詩文宗韓說辨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4 石志鳥;;論章臺柳意象的歷史淵源——楊柳經典意象考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5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6 吳賢哲;;七言古詩起源與產生問題考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7 朱秀敏;;淺論揚雄散文的藝術特色[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8 呂偉華;;淺論縱橫家的政治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9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經與《楚辭·招魂》的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10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來中國小農經濟的制度變遷與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張如青;湯曉龍;;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5 龔武;;管子形勢道哲學的閱讀及其訴說——管子哲學研究相關性問題探討[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6 張維坤;;“諷誦”在我國古代長期廣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陶世龍;李鄂榮;;地質思想在古代中國之萌芽[A];地質學史論叢(4)[C];2002年
8 姚阿玲;;現實與非現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徐衛(wèi)民;;漢長安城植被研究[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簡墓志考釋[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方廣嶺;清代直隸方志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葉娟;現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淑文;《尚書》德治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陳超;秦漢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作物病蟲災害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10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炳林;試論唐貞觀年間所并的大磧路——兼評《大唐西域記史地研究叢稿》[J];敦煌學輯刊;1985年01期
2 鄭炳林,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團的戒律和清規(guī)[J];敦煌學輯刊;2004年02期
3 鄭炳林;安毅;;敦煌寫本P.2625《敦煌名族志》殘卷撰寫時間和張氏族源考釋[J];敦煌學輯刊;2007年01期
4 鄭炳林,,馮培紅;唐五代歸義軍政權對外關系中的使頭一職[J];敦煌學輯刊;1995年01期
5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歸義軍行政區(qū)劃制度研究(之一)[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6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歸義軍行政區(qū)劃制度研究(之二)[J];敦煌研究;2002年03期
7 鄭炳林,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團的科罰制度研究[J];敦煌研究;2004年02期
8 鄭炳林;唐五代敦煌金鞍山異名考[J];敦煌研究;1995年02期
9 鄭炳林,高偉;唐五代敦煌釀酒業(yè)初探[J];西北史地;1994年01期
10 榮新江;敦煌歸義軍曹氏統治者為粟特后裔說[J];歷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寧;;“元”、“中”單字錢之屬性[J];內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
2 王寧;;論安西都護府鑄造“大歷元寶”、“建中通寶”的深層原因[J];內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
3 奧平昌洪;李敦;;突騎施和回鶻錢幣及其簡史[J];內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1期
4 邢春林;;唐代安西都護府渭干河西岸遺址群的調查與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鄒逸麟 ,趙永復;唐代的碎葉城[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S1期
6 閆婷婷;于光建;;庫車文書伯D.A114書寫年代及相關問題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7 張建功;;唐代大歷、建中錢探微[J];收藏;2010年11期
8 梁志祥 ,孟河南;庫車縣古遺址簡介[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9 ;漢龜二體銅錢的發(fā)現及其認識[J];中國錢幣;1987年01期
10 陳鴻志;;唐錢“大歷元寶”析疑[J];內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邢春林;;唐代安西都護府渭干河西岸遺址群的調查與研究[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寧;;論安西都護府鑄造“大歷元寶”、“建中通寶”的深層原因[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五輯)[C];2003年
3 王寧;;“元”、“中”單字錢之屬性[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五輯)[C];2003年
4 邢春林;程建軍;;新疆渭干河西岸唐代烽燧遺址的調查與研究[A];“絲綢之路與龜茲中外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林干;;關于草原絲路路線的初步探索[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四輯)[C];2003年
6 易仲廷;伊敏娜;衛(wèi)月望;;續(xù)論西域之疆[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一輯)[C];2002年
7 尚珩;;吐魯番出土文獻所見唐代“雇人上烽”研究[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9年第3期[C];2009年
8 陸離;;唐五代敦煌的司倉參軍、倉曹與倉司——兼論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倉廩制度[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9 王素清;;從粟特古幣看中國古文化[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五輯)[C];2003年
10 陳鴻志;;唐錢“大歷元寶”析疑[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五輯)[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王淑珍;靈壤十字篇(二)[N];大眾科技報;2004年
2 鄭秋;風塵掩交河 故城歷滄桑[N];中國審計報;2004年
3 薛宗正;評《絲綢之路·新疆古代文化》畫冊[N];中國文物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王瑟 本報通訊員 劉斌;新疆拜城:古道、古城、古文化之謎等待破解[N];光明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朱志升 特約記者 薄峰 通訊員 安斌;撲朔迷離的“新疆第一缸”[N];阿克蘇日報;2010年
6 蕭易;邛崍石窟 埋藏千年的唐代佛國[N];成都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葉黎君;生生之道—淺析隋朝與唐初期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D];中國美術學院;2013年
2 張園;龜茲地區(qū)佛寺布局的考古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3 藺媛;Pelliot chinois 2009《西州圖經》的道路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25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32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