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晚清溫州社會
發(fā)布時間:2017-10-27 00:21
本文關(guān)鍵詞:基督教與晚清溫州社會
【摘要】:19世紀中期,伴隨著西方侵略者的步伐,基督教傳入近代中國社會,并在各個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立足于基督教的區(qū)域史研究,對基督教和晚清溫州社會進行了考察,從社會史的角度,對晚清時期的基督教和溫州地方社會間的互動進行了闡述,并分析這種互動給兩者各自帶來的影響。 本文認為地方性的社會歷史背景,為基督教在溫州的傳播和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或不利因素。其中溫州地理條件的特點有利基督教的傳播,信鬼好神的傳統(tǒng)則是一把雙刃劍,強大的宗族組織及活躍的會黨勢力則是其潛在的不利因素。 溫州的基督教初期發(fā)展并不順利,是因華夷之辨使得基督教并沒有作為宗教的功能被地方社會所重視,至教會有所發(fā)展后,所收教徒良莠不齊,特別是有許多會黨勢力加入其中;為有利基督教的傳播,以蘇慧廉為代表的傳教士,采取了本土化的傳教策略,通過將圣經(jīng)譯為溫州話、改編詩歌、因地傳教等措施,開辟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傳教道路。 基督教的傳入也重新構(gòu)架了地方勢力格局,一方面,在歷次民教沖突中,民眾、會黨、士紳出于各自的利益或目的參與反洋教運動;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傳入及其特權(quán)地位,破壞了司法公正性,激化了社會矛盾,加劇了社會動蕩,給地方社會帶來消極影響。 基督教在溫州社會開設(shè)醫(yī)院、創(chuàng)辦學校、提倡婦女解放及勸誡鴉片等活動,為晚清溫州社會帶來了西方近世文明的洗禮,客觀上促進了溫州社會的近代化進程,影響深遠。
【關(guān)鍵詞】:基督教 晚清 溫州 地方社會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979;K252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緒論6-11
- 一、課題來源和研究意義6-7
- 二、研究綜述7-9
- 三、研究方法9-10
- 四、本文的創(chuàng)新和不足10-11
- 第一章 基督教傳入的社會背景11-23
- 第一節(jié) 利于傳教的地理條件11-15
- 第二節(jié) 信神好鬼的傳統(tǒng)15-18
- 第三節(jié) 強大的宗族組織18-20
- 第四節(jié) 活躍的會黨勢力20-23
- 第二章 晚清溫州基督教的傳播23-31
- 第一節(jié) 傳教士的形象——使徒和魔鬼23-26
- 第二節(jié) 溫州式的教徒26-28
- 第三節(jié) 本土化的傳教28-31
- 第三章 教案中的基督教與地方各勢力31-41
- 第一節(jié) 民眾勢力的反教心理和作用31-34
- 第二節(jié) 會黨勢力的雙向利用34-37
- 第三節(jié) “搖擺”的士紳階層37-41
- 第四章 基督教與西方文明的傳播41-51
- 第一節(jié) 醫(yī)療事業(yè)41-43
- 第二節(jié) 教育事業(yè)43-45
- 第三節(jié) 婦女事業(yè)45-47
- 第四節(jié) 勸誡鴉片47-51
- 結(jié)語51-53
- 參考文獻53-56
- 致謝56-57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目錄57-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鄉(xiāng)村社會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溫欽虎;從近代教案看基督教和中國社會習俗的沖突[J];甘肅社會科學;2000年03期
3 陳豐盛;;溫州教會的拓荒者——曹雅直[J];金陵神學志;2010年01期
4 趙樹貴;會黨與近代教案探討[J];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05期
5 谷雪梅;;傳教士在近代浙江的教育活動述略[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2期
6 傅瓊 ,李浩;來華傳教士與近代中國的戒纏足思潮[J];南方文物;2003年01期
7 趙燕玲,羅韜;淺析中國近代教案的民眾心理[J];韶關(guān)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8 趙樹好;論近代中國早期教案的起因和特點[J];史學月刊;1998年02期
9 鄭生勇;教會學校對浙江教育近代化的影響[J];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本文編號:1101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10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