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灝“幽暗意識”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8 06:31
本文關鍵詞:張灝“幽暗意識”論研究
【摘要】:張灝先生是現(xiàn)代安徽學人中的重要代表,也是海外中國學領域中的杰出華裔史家之一,在國內(nèi)學界產(chǎn)生較大影響,其政治思想和學術思想都值得深入研究。張灝先生先在臺灣求學,后赴美深造,受其導師史華慈先生治學理路的熏陶,研究張灝先生的學術成果有助于我們拓展研究思路與方法。 “幽暗意識”是張灝先生提出的重要學術概念并形成一定體系,其發(fā)展經(jīng)歷一定的積累,受過多位老師的啟發(fā),其中以殷海光先生和尼布爾為重。經(jīng)過發(fā)展,“幽暗意識”論包括廣狹兩重意義,狹義上的“幽暗意識”主要指我們需要正視與警覺人世間的種種陰暗面;廣義上的“幽暗意識”指根據(jù)這種正視與警覺去認識與反思人性在知識上與道德上的限制。廣狹二義的定位使得張灝先生的“幽暗意識”論具備兩個基本面相。 學兼中西的特點,使得張灝先生的“幽暗意識”論具備多維的思想來源。憂患意識、宋明以來儒家經(jīng)世思想共同構成了“幽暗意識”論思想來源中的“中國元素”,憂患意識和“幽暗意識”具有相當?shù)钠鹾宵c,二者都強調(diào)對世界的警醒,宋明以來儒家經(jīng)世思想則使得這種警醒獲得了操作手法上的思想指導。尼布爾的“危機神學”和馬克思的異化觀念乃張灝先生“幽暗意識”論的“西方營養(yǎng)”,“危機神學”的貢獻主要在于其突出了原始基督教義的警示作用和現(xiàn)代啟迪,“幽暗意識”則不認同馬克思的異化觀念下人類改造的先驗性。 張灝先生將1895-1925年的近代中國看作是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轉型時代具有“內(nèi)”、“外”兩重特征!巴狻钡姆矫,乃思想知識傳播媒介的大量涌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為報刊雜志、新式學校及學會等制度性傳播媒介和以知識階層為代表的社群媒體!皟(nèi)”的方面,就是此時期內(nèi)知識分子思想內(nèi)涵的巨大變化,變現(xiàn)為中國文化的取向危機和新的思想論域出現(xiàn)!拔逅摹蹦酥袊枷胧返囊粋變動時期,思想的兩歧性變現(xiàn)明顯,其中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之的交錯尤為明顯。 張灝先生“幽暗意識”論的重要落腳點在于對民主政治的思想關懷。西方思想中有兩個“幽暗意識”的體現(xiàn)點,基督教不相信至善的可能和重視客觀法律制度的傾向,清教徒在美國的發(fā)展和阿克頓爵士的思想更好地展現(xiàn)了這兩個特點!坝陌狄庾R”在中國先秦儒學和宋明理學中皆有一定體現(xiàn),但由于成德意識和“圣王”思想的限制,使得“幽 暗意識”在中國思想傳統(tǒng)中未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張灝先生將其稱之為中國傳統(tǒng)開不出憲政的一個思想癥結。
【關鍵詞】:張灝 “幽暗意識” 民主政治 “轉型時代”
【學位授予單位】:湖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207.8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導言10-22
-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10-11
-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11-19
-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及創(chuàng)新點19-22
- 第一章 張灝“幽暗意識”論的發(fā)展脈絡22-26
- 第一節(jié) 張灝其人及其“幽暗意識”論界說22-24
- 第二節(jié) 張灝“幽暗意識”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24-26
- 第二章 張灝“幽暗意識”論的思想來源26-36
- 第一節(jié) “幽暗意識”論中的“中國元素”26-32
- 一、憂患意識26-29
- 二、宋明以來儒家經(jīng)世思想29-32
- 第二節(jié) “幽暗意識”論中的“西方營養(yǎng)”32-36
- 一、尼布爾的“危機神學”32-34
- 二、馬克思的異化觀念34-36
- 第三章 張灝“幽暗意識”論的面相之一:“轉型時代”的中國思想36-53
- 第一節(jié) “內(nèi)”與“外”:“轉型時代”的表征37-43
- 第二節(jié) 從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的糾結看“五四”思想的兩歧性——“轉型時代”“內(nèi)”在特征的突出表現(xiàn)43-53
- 一、民族主義萌發(fā)的域外視角44-46
- 二、融合論調(diào)下世界主義的高揚46-53
- 第四章 張灝“幽暗意識”論的面相之二:民主政治的思想關懷53-64
- 第一節(jié) “幽暗意識”論在西方思想、歷史中的體現(xiàn)54-56
- 第二節(jié) “幽暗意識”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體現(xiàn)與不足56-64
- 一、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幽暗意識”體現(xiàn)56-59
- 二、“幽暗意識”的不足——“中國傳統(tǒng)開不出民主憲政的思想癥結”59-64
- 結語64-66
- 附錄 張灝主要論著目錄66-72
- 參考文獻72-80
- 致謝8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秋利;民國三大書局的教科書之爭[J];中國編輯;2003年04期
2 陸海發(fā);胡玉榮;;試論西方政制設計的普遍邏輯[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9期
3 劉順;孔、孟的德感自覺與幽暗意識[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劉天旭;;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幽暗意識[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何曉明;近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述論[J];近代史研究;1996年05期
6 鄭師渠;;五四前后外國名哲來華講學與中國思想界的變動[J];近代史研究;2012年02期
7 劉海濤;憲政制度中的幽暗意識辨析[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許紀霖;;天下主義/夷夏之辨及其在近代的變異[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9 蔣賢斌;;歷史人物思想研究三題——以張灝的研究為例[J];求索;2006年04期
10 高瓊;;從嚴復、胡適到林毓生、張灝——二十世紀中國自由主義傳統(tǒng)文化觀的世紀軌跡[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9年09期
,本文編號:934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3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