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號研究——兼論中國古代“生稱謚”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2-02-13 18:45
可汗是四世紀以后北亞民族高級政治體首領的稱謂。每一個可汗都有修飾性稱號,這種修飾性稱號就是可汗號?珊固柵c可汗稱謂之間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每一個可汗都有專屬于他的可汗號。早期社會的政治組織,是從名號分化展開其制度形式的,名號分化為官職與官號,官號與官職相依相伴,可汗號是官號的最高形態(tài)。這是早期社會共有的特征,在北亞游牧社會的政治體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這種早期政治組織制度形式的分化,很可能在人類歷史上具有普遍性,這一研究,可以發(fā)揮民族志和人類學思想素材的作用,幫助反觀華夏歷史早期的包括“生稱謚”的某些問題。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 200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北魏直勤考[J]. 羅新. 歷史研究. 2004(05)
[2]可汗名號語源問題考辨[J]. 李志敏. 民族研究. 2004(02)
[3]金文“生稱謚”新解[J]. 杜勇. 歷史研究. 2002(03)
[4]謚法探源[J]. 彭裕商. 中國史研究. 1999(01)
[5]先秦時期爵制的起源與發(fā)展[J]. 晁福林. 河北學刊. 1997(03)
[6]論生稱謚及謚法起源問題[J]. 師寧.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6)
[7]柔然君名“可汗”考[J]. 陳發(fā)源. 新疆社會科學. 1988(02)
[8]《木蘭詩》補證[J]. 唐長孺. 江漢論壇. 1986(09)
本文編號:3623720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 200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北魏直勤考[J]. 羅新. 歷史研究. 2004(05)
[2]可汗名號語源問題考辨[J]. 李志敏. 民族研究. 2004(02)
[3]金文“生稱謚”新解[J]. 杜勇. 歷史研究. 2002(03)
[4]謚法探源[J]. 彭裕商. 中國史研究. 1999(01)
[5]先秦時期爵制的起源與發(fā)展[J]. 晁福林. 河北學刊. 1997(03)
[6]論生稱謚及謚法起源問題[J]. 師寧.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6)
[7]柔然君名“可汗”考[J]. 陳發(fā)源. 新疆社會科學. 1988(02)
[8]《木蘭詩》補證[J]. 唐長孺. 江漢論壇. 1986(09)
本文編號:36237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2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