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磁州窯瓷枕書法裝飾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6 03:45
磁州窯作為民間窯口,具有極強的民俗審美意味,書法裝飾瓷枕的興盛,反映出了宋代對于書法的審美追求。其作為實物資料,不僅是民間書法的生態(tài)的直觀展現(xiàn),其上書體也足見宋代主流書法的盛態(tài)。全文以宋代磁州窯書法裝飾瓷枕為主要切入點,分為四部分,緒論部分介紹選題緣起與意義,并對相關書籍、論文、期刊等資料內容進行梳理與概述。第一章為書法裝飾與瓷器的溯源,主要是文字與瓷器的溯源以及長沙窯與磁州窯書法裝飾藝術的異同。第二章為磁州窯瓷枕書法舉例,主要是對磁州窯瓷枕之上的書法與書法家作品進行類比,以探究其字體風格。第三章為從磁州窯瓷枕的書法看宋代書法生態(tài),以磁州窯器物書法為出發(fā)點,對磁州窯瓷枕的書法裝飾與主流書法的傳播關系與磁州窯瓷枕書法創(chuàng)作與文人參與問題進行探討。
【文章來源】: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仰韶文化刻劃符號①
第一章書法裝飾與瓷器的溯源5圖1仰韶文化刻劃符號①圖2陶器刻劃文字②圖3青釉褐彩“古今車馬不謝”題記壺③第一節(jié)長沙窯書法裝飾的影響長沙窯,位于湖南長沙望城區(qū)銅官鎮(zhèn)一帶,亦稱銅官窯!肮虐短諡槠,高林盡一焚。焰火湘浦口,煙觸洞庭云。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④,唐代澧州人(今屬湖南省)李群玉的《石渚》一詩就描寫了當時長沙窯窯址燒造盛況,可見其規(guī)模之大。根據(jù)現(xiàn)今窯址發(fā)掘表明,長沙窯始燒制于唐代,延續(xù)至晚唐五代之時,盛行時間長達一百四十年之久。早期主要燒制青瓷,產(chǎn)品多為盤、碗、執(zhí)壺、罐等,后期的燒制工藝、裝飾手法日益增加,器型多見日常用具如枕、盞托、燈具等。長沙窯瓷器胎質較粗,胎體顏色偏灰,為了使裝飾更加美觀,在進行繪畫等紋飾裝飾前,會施以白色的化妝土,再進行各種紋樣的繪制。長沙窯是以燒制出口瓷器與日用瓷器為主的民間窯口,主要受眾群體為基數(shù)較大的群眾,所產(chǎn)器具主要為滿足民間百姓日常生活所用。除卻模英貼花的工藝之外,長沙窯以釉下彩裝飾與文字裝飾為裝飾特色,是歷史上第一個將書法作為獨立的裝飾題材運用于瓷器之上,開創(chuàng)了先河,由于唐代帝王的推崇,唐代的新樂府運動的影響,且受眾群體為大眾百姓,其詩文內容偏向于大眾化,簡單直白,有五言與七言唐詩、諺語、警句等眾多題材,“其中精品書法遒勁、飄逸,酷似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李邑、柳公權等行草風韻,妙趣橫生,令人神往!雹荨F渖蠒ㄗ煮w多為行書、草書,亦有楷書、隸書。究其原因,窯工書寫應為使用毛筆蘸取釉料在胎體上進行書寫,由于釉料的特殊性以及胎體的吸水性,如書寫過緩,會導致積釉、流淌,釉料不均勻的現(xiàn)象,而行書與草書書寫上相對較為流暢、快速,在瓷器上的書寫效果較
聯(lián)系:從時間維度上來看。據(jù)已有資料與窯址挖掘表明,長沙窯始燒制于唐代,衰微于晚唐五代之時,北宋時已銷聲匿跡,而磁州窯始盛于北宋,直至民國時期,仍有燒造,其上的文字裝飾與長沙窯文字裝飾,于時間上是具有承接關系的。從書法裝飾布局與裝飾題材上來看。其一,就書法裝飾布局而言。常見的長沙窯的書法裝飾載體有執(zhí)壺、盤、瓷盒、枕等,常見書寫位置為壺的短流下方,如湖北省博物館所藏的唐長沙窯“春水”詩詞壺(圖4)、長沙市博物館藏的唐長沙窯青釉諺語壺(圖5)以及湖南省博物館藏的唐長沙窯“小水通大河”詩詞壺(圖6),都為流下方較為正中的位置書寫,無論是五言詩句還是青釉諺語壺的“蓮生麻中不扶自直”都以居中對稱為布局書寫。亦有盤的內壁,如長沙市博物館藏的唐長沙窯青釉詩詞盤(圖7),中心偏上位置書寫六言詩句四句;還有瓷盒的盒蓋表面,如南京博物院藏黃釉綠彩“油合”瓷盒(圖8),盒蓋表面中部位置豎向書寫“油合”兩字。另外,長沙窯也有文字裝飾的瓷枕,如湖南省博物館藏的青釉褐彩獅座“日紅衫子合羅裙”詩文枕(圖9),也是在枕面中間位置書寫七言詩句。可見,長沙窯的墨跡書法裝飾的書寫位置多位于器物表面可視部位的居中位置,且追求對稱與規(guī)整。圖4長沙窯“春水”詩詞壺③圖5長沙窯青釉諺語壺④圖6長沙窯“小水通大河”詩詞壺⑤①王興.磁州窯史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1):72.②孔六慶.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4):90—91.③圖4來源于: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6唐五代[M].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④圖5來源于: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6唐五代[M].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⑤圖6來源于: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
本文編號:3100881
【文章來源】: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仰韶文化刻劃符號①
第一章書法裝飾與瓷器的溯源5圖1仰韶文化刻劃符號①圖2陶器刻劃文字②圖3青釉褐彩“古今車馬不謝”題記壺③第一節(jié)長沙窯書法裝飾的影響長沙窯,位于湖南長沙望城區(qū)銅官鎮(zhèn)一帶,亦稱銅官窯!肮虐短諡槠,高林盡一焚。焰火湘浦口,煙觸洞庭云。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④,唐代澧州人(今屬湖南省)李群玉的《石渚》一詩就描寫了當時長沙窯窯址燒造盛況,可見其規(guī)模之大。根據(jù)現(xiàn)今窯址發(fā)掘表明,長沙窯始燒制于唐代,延續(xù)至晚唐五代之時,盛行時間長達一百四十年之久。早期主要燒制青瓷,產(chǎn)品多為盤、碗、執(zhí)壺、罐等,后期的燒制工藝、裝飾手法日益增加,器型多見日常用具如枕、盞托、燈具等。長沙窯瓷器胎質較粗,胎體顏色偏灰,為了使裝飾更加美觀,在進行繪畫等紋飾裝飾前,會施以白色的化妝土,再進行各種紋樣的繪制。長沙窯是以燒制出口瓷器與日用瓷器為主的民間窯口,主要受眾群體為基數(shù)較大的群眾,所產(chǎn)器具主要為滿足民間百姓日常生活所用。除卻模英貼花的工藝之外,長沙窯以釉下彩裝飾與文字裝飾為裝飾特色,是歷史上第一個將書法作為獨立的裝飾題材運用于瓷器之上,開創(chuàng)了先河,由于唐代帝王的推崇,唐代的新樂府運動的影響,且受眾群體為大眾百姓,其詩文內容偏向于大眾化,簡單直白,有五言與七言唐詩、諺語、警句等眾多題材,“其中精品書法遒勁、飄逸,酷似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李邑、柳公權等行草風韻,妙趣橫生,令人神往!雹荨F渖蠒ㄗ煮w多為行書、草書,亦有楷書、隸書。究其原因,窯工書寫應為使用毛筆蘸取釉料在胎體上進行書寫,由于釉料的特殊性以及胎體的吸水性,如書寫過緩,會導致積釉、流淌,釉料不均勻的現(xiàn)象,而行書與草書書寫上相對較為流暢、快速,在瓷器上的書寫效果較
聯(lián)系:從時間維度上來看。據(jù)已有資料與窯址挖掘表明,長沙窯始燒制于唐代,衰微于晚唐五代之時,北宋時已銷聲匿跡,而磁州窯始盛于北宋,直至民國時期,仍有燒造,其上的文字裝飾與長沙窯文字裝飾,于時間上是具有承接關系的。從書法裝飾布局與裝飾題材上來看。其一,就書法裝飾布局而言。常見的長沙窯的書法裝飾載體有執(zhí)壺、盤、瓷盒、枕等,常見書寫位置為壺的短流下方,如湖北省博物館所藏的唐長沙窯“春水”詩詞壺(圖4)、長沙市博物館藏的唐長沙窯青釉諺語壺(圖5)以及湖南省博物館藏的唐長沙窯“小水通大河”詩詞壺(圖6),都為流下方較為正中的位置書寫,無論是五言詩句還是青釉諺語壺的“蓮生麻中不扶自直”都以居中對稱為布局書寫。亦有盤的內壁,如長沙市博物館藏的唐長沙窯青釉詩詞盤(圖7),中心偏上位置書寫六言詩句四句;還有瓷盒的盒蓋表面,如南京博物院藏黃釉綠彩“油合”瓷盒(圖8),盒蓋表面中部位置豎向書寫“油合”兩字。另外,長沙窯也有文字裝飾的瓷枕,如湖南省博物館藏的青釉褐彩獅座“日紅衫子合羅裙”詩文枕(圖9),也是在枕面中間位置書寫七言詩句。可見,長沙窯的墨跡書法裝飾的書寫位置多位于器物表面可視部位的居中位置,且追求對稱與規(guī)整。圖4長沙窯“春水”詩詞壺③圖5長沙窯青釉諺語壺④圖6長沙窯“小水通大河”詩詞壺⑤①王興.磁州窯史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1):72.②孔六慶.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4):90—91.③圖4來源于: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6唐五代[M].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④圖5來源于: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6唐五代[M].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⑤圖6來源于: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
本文編號:31008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0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