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南朝時期建康地區(qū)的墓葬文化與士族社會
【圖文】:
下坊村東晉墓出土木棺
圖 1:下坊村東晉墓出土木棺 圖 2:句容春城墓出土 1 號棺如上表和上圖所示,南京地區(qū)出土木棺的大小和形制一目了然,其中尤以村東晉墓出土木棺及句容春城墓出土 1 號棺最為典型,分別代表著建康士族棺具的兩種不同形態(tài),,筆者將其命名為 A 型和 B 型。仙鶴觀 M2 東側(cè)木棺經(jīng)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K878.8;K23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潔;呂美娥;;淺談泰語外來詞的介入[J];赤子(下旬);2016年11期
2 基口淮;;謝靈運如何“經(jīng)始山川”的[J];中國園林;1987年03期
3 閻萬英;魏晉南朝地主田莊經(jīng)濟在江淮地區(qū)開發(fā)中的積極作用[J];中國農(nóng)史;1988年04期
4 石少穎;;論南朝時期東南亞國家對“華夷秩序”的認同問題——以中國正史資料為視角[J];東南亞研究;2013年01期
5 卞晨;試論兩晉、南朝時期的輕武現(xiàn)象及成因[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6 許瑜娜;;南朝時期“言與志反”現(xiàn)象研究——以謝g詩為例[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7 張琳;孫志剛;;論魏晉南朝時期婦女生活新氣象[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8 王永平;姚曉菲;;略論南朝時期瑯邪王氏與佛教文化之關(guān)系[J];學習與探索;2007年01期
9 趙惠民;;魏晉南朝時期廣東經(jīng)濟的開發(fā)[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10 王啟發(fā);南朝時期學術(shù)走向及其意義[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羅宗真;;南朝貨幣和經(jīng)濟發(fā)展[A];六朝貨幣與鑄錢工藝研究[C];2003年
2 楊濟亮;;福州u嵜竦木裎幕頪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3 汪桔生;;為六朝道路“搬家”[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shù)協(xié)會第三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楊歡;;南朝公私收藏法書名跡熱對裝裱技藝的貢獻[A];信息社會檔案學理論與實踐[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記者 李曉東 危兆蓋 本報通訊員 雷建;穿越千年 南朝佛像多蜀籍[N];光明日報;2014年
2 記者 潘少婷 通訊員 莫志芬 實習生 黎妙虹;“蔡邊”Logo成功注冊文化品牌[N];東莞日報;2010年
3 高慧斌;南朝地方學校的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張鐵國 李強;閩侯青口發(fā)現(xiàn)南朝古墓[N];福州日報;2007年
5 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走進深圳七千年時空之旅[N];深圳商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毅;西晉詩歌批評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錦義;東晉、南朝時期建康地區(qū)的墓葬文化與士族社會[D];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2 周夢圓;兩晉南朝金屬簪釵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年
3 陳俊宇;廣西地區(qū)南朝時期政區(qū)地理[D];廣西民族大學;2016年
4 艾靜;劉知幾關(guān)于南朝史學評論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盧超;南朝政治影響下的史學[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肖暉;南朝墓葬出土陶俑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7 姜晶;南朝時期河東柳氏發(fā)展軌跡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8 董佩;兩晉南朝正史中所見人名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9 溫玲賢;士庶之隔與沈約之死[D];延安大學;2013年
10 胡偉;南朝士人與佛教[D];蘇州科技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6116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61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