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后漢紀》史論看作者袁宏的史學觀念
發(fā)布時間:2019-11-30 04:46
【摘要】:袁宏的《后漢紀》是現(xiàn)存有關東漢史史籍二大部中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其史論內容豐富,深刻反應了袁宏的歷史觀念和史學觀念。本文從五個方面分別探討了袁宏的天人觀、古今觀、君臣觀、經(jīng)世觀以及夷夏觀,認為袁宏受所處時代的影響,他的思想中既有儒家的傳統(tǒng)觀念,又有玄學化的傾向;既有進步的方面,又有落后的地方,我們要辯證的看待。 一、在天人觀上,袁宏主張“重人事,輕天命”,天命的色彩大為減少,更加注重人的作用。袁宏認為天和人各有其運行的規(guī)律,應正確區(qū)分并相應地加以利用。以陰陽觀念來討論治道,就刑獄問題而闡發(fā)議論,對天人之理進行了集中的表述,認為君主施政應該“寬以臨民”、“簡以役物”,賞罰有道。他還認為天和人是相通的,民意即天意,重視對人民的關懷。雖然他沒能完全擺脫天命思想的束縛,但仍具有進步意義。 二、在古今觀方面,一個“通”字,道出了袁宏對于歷史變化的認識。在史論形式上,每論一事必追溯以前發(fā)生過的類似事件,以探尋歷史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他還把不同時期和階段的歷史事件縱橫連接起來,以求會通之意。就史論內容方面,在關于中央和皇帝制度以及地方制度上,都主張對古代的一些禮法進行繼承并有所發(fā)展。關于制度、文化及風俗思想變遷的論述,更是縱橫古今,大氣磅礴,客觀反映了歷史發(fā)展變化的狀況。 三、在君臣觀上,袁宏認為應該嚴格按照“名教”的要求去行事,恪守君臣父子的倫理關系。名教思想一直是袁宏史論的核心,無論是史料的抉擇,,還是史實的論述,無不以名教思想為依據(jù),通過宣揚名教的觀點,力圖達到穩(wěn)固君臣關系的目的。以荀_g和曹操為例,一正一反,闡述了臣子應怎樣侍奉君主。這種要求正名的思想,表明了他維護東晉司馬氏統(tǒng)治的政治立場。 四、在經(jīng)世思想上,袁宏也從不落后,積極從歷史的經(jīng)驗中為統(tǒng)治者尋求安邦治國的良藥。袁宏比過去的歷史家都更強調歷史記述的借鑒意義,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維護封建君主的統(tǒng)治。具體到袁宏所處的東晉,他用曹操影射桓溫、主張實行分封制,以及對佛教的記載,都是那個時代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他一一給出了答案,為統(tǒng)治者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提供了借鑒。 五、在夷夏問題上,袁宏主張“嚴夷夏之防”,排斥少數(shù)民族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袁宏視少數(shù)民族為夷狄,不主張他們內遷,有違于民族融合的時代大潮。對班超出使西域的評價,也有失公允,這不得不說是他狹隘的民族主義的體現(xiàn)。袁宏主張對少數(shù)民族實行羈縻政策,也是一種被動的消極思想?傊,在民族關系方面,袁宏的主張是不切時宜的,而這又與他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其落后性也就情有可原了,我們不能苛求古人。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234
本文編號:2567774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2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文武;《后漢紀》的編撰特色及其史學地位[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闞緒良;;《后漢紀》校讀札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白壽彝;陳壽、袁宏和范曄[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4年01期
4 董文武;高秀芬;;易學與袁宏的歷史觀[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董文武;《后漢紀》對《后漢書》的校勘價值[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03期
6 吳金華;《后漢紀》校議[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02期
7 高明;《后漢紀》校讀{毤荹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02期
8 高明;;《后漢紀》校讀續(xù)記[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05期
9 張亞軍;;《世說新語》注引袁宏《名士傳》考略[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年03期
10 董文武;;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史撰述與民族一統(tǒng)、同祖同源觀[J];河北學刊;2007年06期
本文編號:25677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56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