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以人為本”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研究——讀王利華主編《中國歷史上的環(huán)境與社會》
[Abstract]:......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基金】:山西大學人文社科基金項目(0709074)經費資助
【分類號】:X43;K20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利華;;中國生態(tài)史學的思想框架和研究理路[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包茂宏;解釋中國歷史的新思維:環(huán)境史——評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隱:中國環(huán)境史》[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梅雪芹;阿·德芒戎的人文地理學思想與環(huán)境史學的關聯[J];世界歷史;2004年03期
2 付成雙;;西部環(huán)境史:美國史研究的新視域[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06期
3 梅雪芹;;環(huán)境史:一種新的歷史敘述[J];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03期
4 行龍;;明清以來晉水流域的環(huán)境與災害——以“峪水為災”為中心的田野考察與研究[J];史林;2006年02期
5 朱士光;;關于中國環(huán)境史研究幾個問題之管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夏明方;老問題與新方法:與時俱進的明清江南經濟研究[J];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7 梅雪芹;;從環(huán)境的歷史到環(huán)境史——關于環(huán)境史研究的一種認識[J];學術研究;2006年09期
8 包茂宏;解釋中國歷史的新思維:環(huán)境史——評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隱:中國環(huán)境史》[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03期
9 包茂宏;馬丁·麥樂西與美國城市環(huán)境史研究[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福昌;生態(tài)·社會·共同體[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2 高凱;地理環(huán)境與中國古代社會變遷三論[D];復旦大學;2006年
3 吳媛媛;明清時期徽州的災害及其社會應對[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世英;20世紀60、70年代美國的非政府環(huán)境保護組織[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黃百靈;民國時期岷江上游自然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王琳;緊張與親密:環(huán)境史與歷史地理學[D];山東大學;2006年
4 馬杰華;民國植樹造林初探[D];四川大學;2006年
5 尚宇晨;20世紀70年代美國城市水污染與聯邦政府的治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根蟠;;環(huán)境史視野與經濟史研究——以農史為中心的思考[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曹樹基,陳意新;馬爾薩斯理論和清代以來的中國人口——評美國學者近年來的相關研究[J];歷史研究;2002年01期
3 葛劍雄,華林甫;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J];歷史研究;2002年03期
4 王子今;中國生態(tài)史學的進步及其意義——以秦漢生態(tài)史研究為中心的考察[J];歷史研究;2003年01期
5 陳意新,曹樹基;尊重中國人口史的真實——對《摘掉人口決定論的光環(huán)》一文之回應[J];學術界;2003年03期
6 賈s,
本文編號:24071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40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