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考辨
本文選題:清官 + 公仆 ; 參考:《河北學刊》2008年02期
【摘要】:本文考證了從循吏、清吏到清官的名詞演變,指出古代清官中大多數(shù)不僅生活清苦,而且在官場中也大都是蹭蹬不得志,在古代人治和等級授職制下,十官九貪,指望依靠一個或少量清官反貪,不過是癡心妄想。本文著重說明了清官與公仆的區(qū)別,強調(diào)了貫徹馬克思主義巴黎公社原則,對于懲治貪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nouns from the officials, the Qing officials and the Qing official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most of the ancient officials were not only living and suffering, but also in the officialdom. In the ancient times, the ten officials and nine greed, hoping to rely on one or a small number of officials to resist corruption, was only a delusional. This article emphasized the clear official and the public servant. The differenc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the principle of Marx commune in Paris and punishing corrup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分類號】:K2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玉光;再論《聊齋》狐小說的文化創(chuàng)新價值[J];蒲松齡研究;2005年01期
2 張愈;;《聊齋志異》中的地震記載[J];蒲松齡研究;2005年04期
3 徐大軍;;南開新劇《仇大娘》淺析[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4 楊海帆;;宕昌羌人歷史軌跡[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5 劉宏;;宋明理學家對《大學》主旨定位之差異[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王國良;戴震對理學的解構(gòu)與中國哲學的近代轉(zhuǎn)向[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7 武道房;對戴震批評朱熹理欲觀的再認識[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8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學說觀“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蘊[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9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段偉;;救災方式對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影響——因災錄囚及其對司法制度的破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海濤;;元明之際淮北地區(qū)的社會變遷[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姚文造;;論徽州學者的《春秋》學研究[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陳躍紅;;天理與人欲——試說欲望規(guī)訓的文化差異[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吳懷棋;;太極文化與和諧思維[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5 方彥壽;;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講學特點考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張維坤;;淺談中國古代的誦讀教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張維坤;;“諷誦”在我國古代長期廣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王陽安;;宋元蒙學識讀寫教學理論與實踐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陶世龍;李鄂榮;;地質(zhì)思想在古代中國之萌芽[A];地質(zhì)學史論叢(4)[C];2002年
10 高建立;;閩學與佛學之關系研究——以朱熹哲學思想為中心[A];閩學與武夷山文化遺產(chǎn)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quán)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zhuǎn)型[D];西北大學;2010年
5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gòu)[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趙慶燦;新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南開大學;2010年
9 郭勝坡;二十世紀易學本體論的兩條基本路向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代亮;曾國藩詩文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巍;宋代童蒙階段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黨潔;科學發(fā)展觀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理論的傳承與發(fā)展[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于艷;《“隨物賦形”—談蘇軾文藝美學之“水之道”》[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冷寧;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譚瑞梅;曾國藩道德修養(yǎng)思想探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彭艷芳;杜甫兩湖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宋浩;論岳飛歷史地位的變遷[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宋肖娜;《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仁來;;不要把公仆拉到“官”上頌揚[J];新聞戰(zhàn)線;1990年06期
2 丁艾;;古代清官美號擷趣[J];中華魂;1997年05期
3 郭成康;寧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誤事的清官──雍正對用人之道的別一種見解[J];清史研究;2001年04期
4 王志武;關于《竇娥冤》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人文雜志;2002年04期
5 楊春亮;;論《聊齋》公案中清官形象的群體特性[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2010年05期
6 ;《第一清官》[J];廣西財務與會計;1990年01期
7 唐樂群;;清官拒禮詩摭賞[J];黨員干部之友;2001年12期
8 田同旭;《老殘游記》清官批判思想之探源[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胡彥,陳青;理想的承載——淺析《三俠五義》所構(gòu)建的俠義世界[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10 凌純階;;古障、古榕、古鐘[J];國土綠化;2006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秀芬;;元、明、清官式旋子彩畫分析斷代[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六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張洪年;;人恒而天亦恒:晚明小說中的天道觀與人道觀[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石國仁;;水族人民抗暴斗爭和武裝起義主要人物考(宋、明、清時代)[A];水家學研究(二)——貴州省水家學會第一屆學術討論會及貴州省水家學會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1989年
4 江榮海;張學藝;;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民的政治情感及現(xiàn)代轉(zhuǎn)化[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丁建軍;;論中國古代的法律誠信缺失——以宋朝為對象的考察[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散木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無需乞靈于清官[N];人民公安報;2009年
2 江蘇省沛縣縣委書記 馮興振;做清官 做好人[N];中國縣域經(jīng)濟報;2011年
3 黨柏峰 本報記者 朱謙;“女清官”巧斷家務事[N];中國婦女報;2011年
4 本報通訊員 黨柏峰 記者 李瓊燕 實習生 侯崇;“女清官”巧斷家務事[N];陜西日報;2011年
5 丁運時;清官的節(jié)操與困頓[N];中國信息報;2008年
6 洪梅 敏華;古代良臣清官軼事[N];人民公安報;2010年
7 記者趙暉;惠山古鎮(zhèn)“清官祠” 數(shù)量密度全國罕見[N];無錫日報;2010年
8 韓云川;巴黎公社原則再認識[N];學習時報;2011年
9 李亞新;村民懸賞征清官折射出了什么[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10 記者 何清平;要牢記“做清官是大智慧”[N];重慶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冰;明清通俗小說之清官形象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強;清代長篇俠義公案小說的民間化傾向[D];青島大學;2007年
3 馬麗敏;《三俠五義》及其續(xù)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5年
4 耿寶福;“俠義公案”模式下的清官與俠客[D];山東大學;2008年
5 竇國強;論《三俠五義》中的俠客世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許靜;清官與俠客關系演變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7 張昀珠;官、民與法:明代社會司法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羅珊;芻議清初陳鵬年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學;2011年
9 甘思明;呼喚“社會公正”[D];浙江大學;2010年
10 楊莉莎;晚清官樣與大雅齋瓷器藝術風格初探[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0889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8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