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當代美國中國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本文選題:國內 + 美國中國學研究 ; 參考:《國際論壇》2009年03期
【摘要】:二戰(zhàn)后,美國成為海外中國學的重鎮(zhèn)和代表。與此相應,國內學界對美國的中國學也日益關注。迄今為止,國內學界在該領域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應當看到,在相關概念的界定、研究分期、學科建設、研究方法等問題上,學界還依然存在著嚴重分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美國中國學研究的全面發(fā)展,阻礙了該領域研究的規(guī)范化和學術化。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an important place and representative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Accordingly, Chi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domestic scholars. Up to now,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made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differences in the defi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research stag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To some extent, this has affect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hinder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this field.
【作者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基金】:北京外國語大學世界亞洲研究中心資助課題的最終成果,課題項目號080403
【分類號】:K20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曉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項鍔;費正清創(chuàng)建現(xiàn)代美國中國學的啟示[J];學術月刊;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希全;美國政府對外決策中的非政府因素[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錢皓;;蘭德公司與美國對華軍事政策研究[J];國際觀察;2005年06期
3 錢皓;;布魯金斯學會與克林頓政府對華接觸政策[J];國際觀察;2006年03期
4 錢皓;;美國傳統(tǒng)基金會與冷戰(zhàn)后的“中國威脅論”[J];國際論壇;2006年06期
5 袁鵬 ,邱偉;思想庫影響美外交政策的十大途徑[J];國際資料信息;2003年09期
6 侯仕福;冷戰(zhàn)后新保守主義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手段[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宋琳;美法行政決策咨詢機構比較[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5年03期
8 閆安;中國和平崛起與臺灣問題的關系[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鄭欣;田野調查與現(xiàn)場進入——當代中國研究實證方法探討[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程鋼;文獻學與漢學史的寫作——兼評韓大偉《頂禮膜拜:漢學先驅和古典漢語文獻學的發(fā)展》[J];世界漢學;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狄會深;美國思想庫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5年
2 李兵;國際戰(zhàn)略通道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宮旭平;美國空軍與美國全球戰(zhàn)略研究(1947—1969)[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玨;權力與聲譽[D];復旦大學;2006年
5 王新;后冷戰(zhàn)時代中美俄三邊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張春;美國思想庫對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6年
7 吳原元;1949—1972:中美對峙時期的美國中國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程金福;媒介權力與政治權力的結構變遷[D];復旦大學;2007年
9 王衛(wèi)東;美國外交中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平衡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穎堯;西安市農(nóng)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2 劉麗群;“9·11”后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研究[D];外交學院;2004年
3 仙慧麗;美國對外政策的決策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郭新昌;戰(zhàn)爭與決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樹彬;試論美國思想庫在美國對華政策決策中的作用[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偉平;布什政府安全戰(zhàn)略解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5年
7 白云真;全球政治經(jīng)濟中的跨國資本家階層[D];山東大學;2005年
8 但洪敏;基于雙層次博弈的冷戰(zhàn)后美國國會參與涉臺決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9 徐強;鄧小平發(fā)展中美關系戰(zhàn)略思想[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10 于海燕;論USCC年度報告及其對美國對華經(jīng)濟政策的影響[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周曉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李世洞;戰(zhàn)后美國對中國的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6年04期
3 周寧;漢學或“漢學主義”[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本文編號:20263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2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