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禮”影響下的薄來厚往
發(fā)布時間:2018-06-16 06:02
本文選題:薄來厚往 + 禮 ; 參考:《學術(shù)交流》2007年01期
【摘要】:中國古代對外交往中的薄來厚往是獨樹一幟的對外交往方式。探究薄來厚往的歷史原因,最根本的還在于意識形態(tài)方面。而儒家的禮的傳統(tǒng)影響尤深。薄來厚往的根本原因是重禮輕利的思想、禮教統(tǒng)治重視輿論以及中國人的面子感擴大了薄來厚往的范圍、對禮儀的重視表現(xiàn)在薄來厚往中,對禮儀的要求十分苛刻、古代中國的文化雖然在東亞有很大影響,但禮教統(tǒng)治并未在中國之外推廣,薄來厚往也只局限在中國與諸中小國家之間。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 the root cause of Chinese ancient China was especially deep . The root cause of Confucianism was especially deep . The root cause of the thin came to the deep . The root cause of the thin came to the deep . The root cause of the thin came thick and thick to the middle ,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tiquette was very strict , and the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 was not promoted outside China , but it was also confined to China and small and medium - sized countries .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地區(qū)發(fā)展與國際關系學院
【分類號】:K2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蕭致治,徐方平;中英早期茶葉貿(mào)易——寫于馬戛爾尼使華200周年之際[J];歷史研究;1994年03期
2 侯強;馬戛爾尼使華期間中英雙方心態(tài)研究[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石元蒙;明清朝貢體制的兩種實踐(1840年前)[D];暨南大學;2004年
2 王巨新;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程麗紅;清代報人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羅婧;世界交往新潮與中國主動走向世界機遇的錯失:1760—1840[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025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2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