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史、微觀史和大眾文化史——西方有關(guān)成果及其對中國史研究的影響
本文選題:大眾文化 + 新文化史。 參考:《近代史研究》2009年01期
[Abstract]:......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20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娜;;大眾文化審美建構(gòu)[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8期
2 劉靈昕;;大眾文化的效應、價值及轉(zhuǎn)化[J];閩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島子;;大眾文化反諷——侯冠濱雕塑藝術(shù)評析[J];東方藝術(shù);2011年15期
4 劉愛蓮;劉心一;;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多層次文化體系的構(gòu)建[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9期
5 李朝陽;;論當代美學多元格局的建構(gòu)[J];文藝評論;2011年05期
6 蔡鈺;;論大眾文化的快感轉(zhuǎn)向[J];理論界;2011年07期
7 蔡亮亮;劉金娟;;俄羅斯文化雙重性新論[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9期
8 管爾東;;大眾文化與中國戲劇[J];戲劇文學;2011年06期
9 何樹勛;魯綿茸;馮麗君;;淺論中國當下的大眾文化[J];焦作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10 許靜;;與自由的背離——淺析大眾文化中的“集體無意識”[J];青春歲月;2011年1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向峰;;遼海講壇第二講 大眾文化的根性與易境之改塑[A];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4——遼海講壇·第二輯(文學卷)[C];2008年
2 郭明俊;;大眾文化與中國先進文化發(fā)展方向[A];“三個代表”與理論創(chuàng)新[C];2003年
3 朱效梅;;以鄧小平理論引導大眾文化健康發(fā)展[A];“鄧小平理論與21世紀中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劉艷雪;;從消費文化中構(gòu)建積極的大眾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叢書策劃為例[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5 吳曉都;;列寧與20世紀大眾文化[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國大眾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觀論析[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楊曉;;當代公共藝術(shù)的發(fā)展與城市大眾文化[A];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2003/2004]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8 劉曉毅;;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shù)的現(xiàn)代主義特征[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郭_g;;大眾文化語境中的三國文化[A];水滸爭鳴(第十輯)[C];2008年
10 王衛(wèi)華;高明航;盧文梅;;關(guān)于現(xiàn)代科技革命與文化的思考[A];現(xiàn)代企業(yè)運行機制與思維創(chuàng)新——企業(yè)運行機制與思維創(chuàng)新研討會議論文[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N];文匯報;2010年
2 李紅艷;大眾文化優(yōu)劣并存[N];北京日報;2003年
3 廖文;守望崇高[N];人民日報;2010年
4 劉恩波;你看你那善變的臉[N];遼寧日報;2010年
5 周中之;強化大眾文化的“扶正”功能[N];解放日報;2005年
6 鄒廣文;大眾文化與當代[N];學習時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周靜;大眾文化既要娛樂更要追求品位[N];貴州日報;2009年
8 王向峰;面對大眾文化的棄與取[N];遼寧日報;2010年
9 田志偉;大眾文化是一把雙刃劍[N];遼寧日報;2010年
10 李春青;大眾文化的雅與俗[N];人民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欣欣;大眾文化視野下現(xiàn)代體育的視覺化生存[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2 金民卿;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簡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陸敏;文藝學視野中的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分層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4 王亞南;中國語境下的消費主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傅守祥;歡樂詩學:消費時代大眾文化的審美想像[D];浙江大學;2005年
6 謝中山;全球化語境中當下中國文學的大眾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褚洪敏;市場經(jīng)濟語境下的文學世俗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于冬云;厄內(nèi)斯特·海明威與現(xiàn)代性的悖論[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高嶺;審美文化語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5年
10 王麗霞;世俗化時代的文學鏡像[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光文;評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2 彭旭;“自助”文學熱在美國[D];四川大學;2006年
3 張貞;論大眾文化的平民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孟凡浩;大眾消費社會下的文化轉(zhuǎn)型[D];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
5 易雙雙;中國電視娛樂節(jié)目發(fā)展及其文化嬗變[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陳華;大眾文化與民間文化關(guān)系中的童謠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7 冷研;論網(wǎng)絡媒體[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紅;精英主義立場:從文化的視角解讀納博科夫小說《洛麗塔》[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文鋒;大眾文化與都市類報紙的新聞傳播[D];新疆大學;2007年
10 綦亮;《到燈塔去》的文化批評[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11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1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