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禮教與婦女地位的邊緣化
本文選題:儒家禮教 + 婦女地位 ; 參考:《社會科學家》2009年10期
【摘要】:古代婦女社會地位的邊緣化是伴隨著封建制度的發(fā)展而逐步形成的,男權(quán)統(tǒng)治的建立和加強是其主要原因,而作為統(tǒng)治思想的儒家禮教所提倡的婦德是以維護男權(quán)、維護父系的宗法利益為出發(fā)點的的,婦女政治地位的失落大致是與儒家禮教的正統(tǒng)化同步的。儒家婦女價值觀通過其傳承關(guān)系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對古代婦女地位的變化關(guān)系重大。
[Abstract]:The marginalization of ancient women's social status was gradually 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eudal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male domination was the main reason. Based on the patriarchal interests of patriarchal lineage, the loss of women's political status is roughly synchronized with the orthodoxy of Confucian rites. Confucian women's value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ir inheritance,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hange of ancient women's status.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四川大學“985工程”文化遺產(chǎn)與文化互動創(chuàng)新基地成果(編號:NCET-05-0792)
【分類號】:K20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廣燦;老舍早期譯文:《基督教的大同主義》[J];文史哲;1981年04期
2 蕭源錦;;略談女革命家秋瑾的詩歌[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3 鄧偉志;;脫鞋之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2年01期
4 羅繼祖;廉希憲受孔子戒[J];史學集刊;1983年02期
5 丁紹洛;;從《詩經(jīng)》看我國古代婦女社會地位的變化[J];許昌學院學報;1983年02期
6 胡少華;對甘地建設(shè)性綱領(lǐng)的一些看法[J];史學月刊;1984年02期
7 牟書芳;;論巴金小說關(guān)于婦女問題的描寫[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5期
8 王毅;略論美狄亞的“愛”與“恨”[J];外國文學研究;1985年01期
9 R·A·里斯塔;黃舍驕;;傳統(tǒng)非洲的婦女是否與男子平等[J];世界民族;1985年02期
10 丁身瑋;;應(yīng)該同情誰?——評古詩《上山采蘼蕪》[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8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黎南華;;促進廣東婦女參與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初探[A];婦女·環(huán)境·使命——’97婦女與環(huán)境研討會文集[C];1998年
2 李中秋;;試論婦女參與可持續(xù)消費模式的建立[A];婦女·環(huán)境·使命——’97婦女與環(huán)境研討會文集[C];1998年
3 朱增琴;;怎樣發(fā)揮婦女在地方環(huán)保工作中的主導作用[A];婦女·環(huán)境·使命——’97婦女與環(huán)境研討會文集[C];1998年
4 竇有顯;;下崗女工的心理困惑及調(diào)適[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首屆學術(shù)研討會獲獎?wù)撐倪x萃[C];1999年
5 葉大兵;葉麗婭;;徹底肅清典妻陋俗——閩浙山區(qū)典妻婚比較研究[A];閩臺婚俗——“福建婚俗的調(diào)查和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6 定宜莊;;有關(guān)滿族婦女史研究的幾點思考[A];第二屆國際滿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1999年
7 郭礫;;信息化時代的婦女[A];《文化轉(zhuǎn)型中的婦女與婚姻家庭》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劉玲琪;;小額信貸扶貧模式中婦女參與機制的實踐與思考[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9 叢玉文;吳秋菊;;加強婦女環(huán)境教育管見摘要[A];UNDP婦女與環(huán)境國際研討會文集[C];2001年
10 高小賢;;總序[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蓮禾;《行動綱領(lǐng)》執(zhí)行中的障礙[N];中國婦女報;2000年
2 成訊;婦女地位開始第二期調(diào)查[N];中國婦女報;2000年
3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高天紅;從婚姻立法看婦女地位提升[N];中國婦女報;2000年
4 ;計生事業(yè)為婦女解放奠定基礎(chǔ)[N];中國人口報;2000年
5 許艷麗;婦女教育西部發(fā)展的關(guān)鍵[N];中國人口報;2000年
6 劉江 吳偉農(nóng);人類面臨十五大挑戰(zhàn)[N];中國水利報;2000年
7 記者 蔡旭;重新認識婦女健康概念[N];健康報;2000年
8 本報駐聯(lián)合國記者 符福淵 周德武;讓“北京精神”永存[N];人民日報;2000年
9 記者 謝美華;婦女問題特別聯(lián)大閉幕[N];人民日報;2000年
10 亦平;走近雅典娜[N];中國婦女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單藝斌;婦女社會地位評價方法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2 姜波;漢唐都城禮制建筑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士梅;唐墓志與唐代婦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張成凱;西歐中世紀家庭財產(chǎn)轉(zhuǎn)讓與婦女地位[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戴紅亮;“女”部字語義與文化內(nèi)涵透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靜;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地位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5 趙崔莉;明代婦女地位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照;廣西壯族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壯族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孫麗蘋;論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婦女地位的提高[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付靜;從女性意識的覺醒看古羅馬后期婦女地位的提高[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何敏;商周貴族婦女地位變遷初探[D];四川大學;2003年
10 李慶華;從《史記》、《漢書》看漢代婦女地位及其成因[D];湘潭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9355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3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