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社會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本文選題:中國封建社會 + 專制主義 ; 參考:《文史哲》2009年01期
【摘要】: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始于戰(zhàn)國,成于秦漢,取代了西周的奴隸制貴族政治一直延續(xù)到清,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個特點。其基本特征是國家把一切政治權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統(tǒng)率的各級官僚機構手上。其演化過程是從秦漢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以后的三省六部制,總的趨勢是日益強化,日益僵化,也顯現(xiàn)了循環(huán)往復式的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和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是戰(zhàn)國時生產(chǎn)力發(fā)展和地主經(jīng)濟的需要,到明清,它成了生產(chǎn)力與新生產(chǎn)關系發(fā)展的桎梏,而又無法與無力因時變更,終于被歷史擯棄。
[Abstract]:The centralization of Chinese autocracy began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became a feature of Chinese history, replacing the aristocratic politics of slavery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until the Qing Dynasty.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 state centralizes all political power in the hands of the emperor and the bureaucrats at all levels under his comm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is from the three public and nine Qing system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three provinces and six departments system after the Tang Dynasty. The general trend is to strengthen increasingly, become more rigid, and also show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irculating imperial power and the reciprocal power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entralized power and local decentraliz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autocratic centralization system was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landlord econom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B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became the shack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new production relations, but it could not and could not be changed because of the time, and was finally abandoned by history.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20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加奇 ,陳澤堯;封建地主制經(jīng)濟土地不斷兼并和再分配規(guī)律初探——兼論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xù)的原因[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7年04期
2 徐日輝;論中國封建社會與地理環(huán)境之關系[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3 孫汝;中國封建社會究竟長不長?——重讀周谷城先生關于中國古代歷史分期的史學論文有感[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8年04期
4 朱紹侯;關于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問題的討論[J];史學月刊;1957年04期
5 江泉;;奻娭o"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J];文史哲;1957年09期
6 董家遵;;關于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fā)展問題[J];學術研究;1959年10期
7 胡如雷;唐宋時期中W封建社會的巨大變革[J];史學月刊;1960年07期
8 同文;;一年來若干學術問題討論綜述 歷史[J];學術月刊;1982年02期
9 徐日輝;;略談地理環(huán)境對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xù)的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1983年06期
10 趙云旗;;從地主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看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xù)的原因[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史苑;;河北師院歷史系近年科研成果與科研規(guī)劃簡介[A];河北史學會通訊(1987)[C];1987年
2 李新;;關于中國歷史分期問題——主要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分期問題[A];中國現(xiàn)代史論叢(上)[C];1983年
3 周慶基;;論中國的封建化過程[A];河北省歷史學會一九八○年年會論文選[C];1980年
4 邢鐵;;獨特的視角 獨到的見地——談毛澤東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認識[A];歷史與現(xiàn)實論稿[C];1991年
5 柳敏和;傅金財;;毛澤東對中國古代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認識與借鑒[A];毛澤東與中國歷史文化[C];1993年
6 吳小強;;炎黃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基因[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中玉;“‘封建’名實問題與馬列主義封建觀”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2 李渡;“收天下之權以歸一人”[N];學習時報;2006年
3 王銘銘;非洲努爾人的裂變與中國封建論的“反撥”[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4 張傳璽;這樣評價歷史上的中央集權不妥[N];北京日報;2007年
5 吳國榮;太原在歷史上的地位[N];太原日報;2005年
6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jīng)濟學與金融學教授 許小年;從秦到清不是封建社會[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7 石生吉(作者單位:靖遠縣靖安中學);正確處理改革與發(fā)展的關系[N];甘肅日報;2006年
8 陳清泉;為科舉說幾句公道話[N];光明日報;2005年
9 楊煥亭;秦文化的主要特征[N];咸陽日報;2005年
10 項斯言;從歷史盛世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N];人民日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紀昌;中國古代專制主義與國家的產(chǎn)生[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文良;中國地主制經(jīng)濟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5年
3 楊奎;繼承人的選擇—中國封建社會杰出帝王共同的難題[D];山東大學;2011年
4 謝偉岸;論中國封建社會人才結構對其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影響[D];湖南大學;2006年
5 黃敏;近代江南城居地主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文晶;試論中國中古良賤制度的衰亡[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官士剛;漢魏六朝貲稅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劉芳;從《大清通禮》看清代禮制[D];湖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460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4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