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豪放到貞靜——論文化轉型后的宋代閨閣女教
本文關鍵詞: 文化轉型 宋代 閨閣 女教 出處:《蘭州學刊》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學術界一般認為,唐末五代是中國文化轉型時期,宋代是近世的開始,文化轉型在宋初已經完成。隨著文化的轉型,宋代閨閣教育也開始發(fā)生變化,到了宋末得以完成。前代的女書教育自產生以來的影響力不大,但到了宋代卻產生相當的威力,宋代女子變得貞靜,大異于唐代的豪放。后世女子嚴格地束縛于禮教,實自宋代開始。
[Abstract]:Academic circle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are the period of Chines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he Song Dynasty i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times,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in the early Song Dynasty. With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he Song Dynasty boudoir education began to change. By the end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female script education in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had little influence since its birth, but in the Song Dynasty, it produced considerable power, and the women of the Song Dynasty became pure and quiet. It was different from Tang Dynasty. Later women were strictly bound to etiquette, which began in Song Dynasty.
【作者單位】: 湖北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K244;K203
【正文快照】: 對于唐宋時期的文化轉型,20世紀初諸多學者提出了重要的觀點,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認為:唐宋時期一詞雖然成了一般用語,但如果從歷史特別是文化史的觀點考察,這個詞其實并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質上有顯著差異:唐代是中世的結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其間包含了唐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詹頌;乾嘉文言小說作者閱讀視野與作品故事來源(續(xù))[J];蒲松齡研究;2003年02期
2 韋樂;;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齡研究;2010年01期
3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4 趙愛華;;《任氏傳》與《聊齋志異》美狐形象的文化內涵[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5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6 陳磊;;李商隱詩文宗韓說辨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7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8 劉洪強;;《周易·井卦》與《井底引銀瓶》之關系探微——兼論《周易·井卦》對《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9 劉宏;;宋明理學家對《大學》主旨定位之差異[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劉珊珊;;北宋城市演進中的經濟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4 劉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種類、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5 王麗;和中浚;;中醫(yī)婦科學中古代性教育知識的特點[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6 姚文造;;論徽州學者的《春秋》學研究[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李凇;;跨過“虎溪”——從明憲宗《一團和氣圖》看中國宗教藝術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陳躍紅;;天理與人欲——試說欲望規(guī)訓的文化差異[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吳懷棋;;太極文化與和諧思維[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劉瀏;;《才調集》無名氏詩考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6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軼芳;葉夢得及其詞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階段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胡葉娟;現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秋利;《醒世姻緣傳》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大華;;要加強社會變遷與文化轉型之互動關系的研究[J];史學史研究;2007年03期
2 程溯洛;;宋代封建社會繼續(xù)發(fā)展的若干特征[J];歷史教學;1986年06期
3 許國;;宋代秘密社會初探[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991年04期
4 王世英;;略論宋代經濟發(fā)展的幾個特點[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5 耿元驪;;“土地兼并”與唐宋間地權的流變[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陳志偉;鄒明香;;《禮記》——封建婦德思想溯源[J];圖書館學研究;2010年22期
7 周臘生;狀元資料輯考二題[J];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陳妙英;我國金屬活字發(fā)明的歷史史證及技術條件[J];印刷雜志;1998年12期
9 歐安年;《萍洲可談》涉及的嶺南海洋文化[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10 汝企和;論兩宋館閣之校勘史書[J];史學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黃純艷;中古時期的社會與文化研究綜述[N];文匯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趙永宏;為何要弘揚國學[N];大同日報;2010年
3 卜憲群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文化復興時代的歷史回望與前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章艷超;中國古代女教文獻考略[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609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6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