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與孔子政治倫理思想之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0 10:12
【摘要】:柏拉圖和孔子雖然在時空上分屬于不同的時代和國度,但是在政治倫理思想上卻有很多值得聯(lián)系和比較的地方。首先,通過對二人思想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中西方政治倫理思想以及中西文化與哲學的鮮明不同;其次,通過對二者的比較,我們能夠得出二者政治理論思想中超越時間、思想和文化疆域的共同本質(zhì)與共同使命。不管歷史時期如何,也不論政治統(tǒng)治形式和內(nèi)容如何變化,政治倫理承擔的歷史使命就是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內(nèi)在的倫理秩序,不管是柏拉圖還是孔子都認為倫理秩序能夠決定政治秩序。 本文的第一部分通過對柏拉圖與孔子時代背景以及二者學說所肩負的歷史使命進行分析,得出了二者雖然雖然所處時代與社會狀況不同,但是所面臨的時代問題卻是有一定相似性的,那就是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尋找到新的內(nèi)在動力也就是構建適應時代的政治倫理原則;第二部分梳理了柏拉圖與孔子二人各自政治倫理學思想的內(nèi)容特點,并對其做了總結;第三部分則是集中論述了二者政治倫理思想的異同,并對二者的政治倫理思想做了一定的評述。 在筆者看來,柏拉圖的政治倫理思想更多的偏向于一種理念的認知,而孔子的政治倫理思想則更加看重道德的實踐。作為哲人,柏拉圖關涉政治,但是并不參與具體的政治活動,他只進行社會理論的設計和創(chuàng)造。柏拉圖的政治倫理更加重視社會的效能和社會結構的均衡,柏拉圖哲學中兩個世界的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西方政治局勢多元化的特點。而作為圣人的孔子其實還有另一身份:上位者,也就是政治統(tǒng)治活動的參與者。所以說,孔子政治倫理思想的特點不僅僅在于其哲學性,更在于其實踐性,同時,東方社會一元世界的哲學觀念也為古代中國的道德社會和大一統(tǒng)政治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養(yǎng)分。在東方社會里政治倫理不僅統(tǒng)攝著社會整體的效能,它更多地還去關懷了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靈魂。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091;B222.2;B502.232
本文編號:2763303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091;B222.2;B502.2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敦華;孔子的“仁”和蘇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陳來;儒家倫理與“人權”價值[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3 申林;;柏拉圖正義理論的內(nèi)在缺陷[J];長江論壇;2011年04期
4 陳佳揚;孔子與柏拉圖之比較[J];貴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5 劉丹枕;;論柏拉圖《理想國》的藍圖——兼與孔子的德治思想比較[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6 嚴宏;;語境中的“正義”——論柏拉圖正義觀的基本特征[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王繼奎;;政治的邏輯起點《論語》與《理想國》的比較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張培國;孔子禮治思想淺析[J];管子學刊;2002年03期
9 汪子嵩;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理念娭”的批判是對一般唯心主義的批判——《形而上學》一書懰義之一[J];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3年05期
10 任彩紅;彭金富;;“哲學王”何以可能——柏拉圖政治哲學引論[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27633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76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