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權義觀的分野與整合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葉飛;;“權利優(yōu)先”抑或“責任優(yōu)先”——對當代公民教育價值取向的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2 袁征;;公民教育教什么[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年10期
3 馮建軍;;公民教育目標的當代建構[J];教育學報;2011年03期
4 李淑珍;論馬克思的市民社會與國家的思想及其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J];學術月刊;1996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能為;;西方哲學視野中的“和諧”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邢華平;有限政府論之哲學基礎探略[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湯燕;朱鏡人;;約翰·穆勒功利主義教育觀探微[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張傳文;黃邦漢;;儒家吏治倫理與現(xiàn)代吏治倫理的差異芻議[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黃英;;從自由到平等的正義理論——讀羅爾斯的《正義論》有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吳從環(huán);;改革后的中國國家社會關系[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胡明督;;密爾政治思想淺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8 鄧李峗;;密爾個人自由觀探討[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王妍;;生態(tài)思維方式的當代建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朱慶育;權利的非倫理化:客觀權利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命運[J];比較法研究;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永明;;以人為本理念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年
2 虞崇勝;;WTO與新世紀中國政治文明建設之路[A];入世與政府先行[C];2002年
3 黃旦;;新聞自由:新聞媒介職業(yè)化的政治基礎——對西方新聞自由思想歷史發(fā)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4 王巖;;市場·政府·自由——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公民自由的實現(xiàn)[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魯明軍;;誰之批判?何種現(xiàn)代性?——當代藝術批評的價值重思與實踐檢省(1990-)[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6 蔣冬青;;權力結構重構:政府機構整合的必要路徑——以武漢市城市管理執(zhí)法局的建立為例[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劉剛;;密爾的政治哲學[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8 王人博;;憲政的中國語境:目標和價值[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9 劉燦;韓文龍;;公民社會與財產權——兼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公民財產權利[A];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研究集萃(2012):——穩(wěn)中求進的中國經(jīng)濟[C];2012年
10 承紅磊;;蕭公權與后五四國家觀——以《政治多元論》為中心[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輯)[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3 袁日新;經(jīng)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4 郭強;論馬克思“社會—國家”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0年
5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6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jīng)驗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田自安;政治因素對主觀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楊春花;論信仰對于社會秩序的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蕾;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中國共產黨政績觀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唐海龍;促進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責任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丹怡;解讀約翰·密爾的自由觀[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寧偉用;株洲網(wǎng)絡舉報模式運行中的爭議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4 郭俊彥;民意表達: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維度[D];湘潭大學;2010年
5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王先林;自由與秩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超;中國法治進程中罪犯知識產權保障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詩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博;論維新時期的“群己和諧”思想[D];西北大學;2010年
10 趙天富;互聯(lián)網(wǎng)表達自由的保障與限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吳康寧;教會選擇:面向21世紀的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會學的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年03期
2 檀傳寶;;論“公民”概念的特殊性與普適性——兼論公民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J];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趙明玉;;自由主義公民教育思想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陳以藏;;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興起與發(fā)展[J];外國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艷華;馬瑞芹;;公民與公民教育——亞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的啟示[J];法學雜志;2008年02期
2 胡勇;復興古典政治學與回歸公民教育[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賈青青;;淺談霍布斯的契約論對現(xiàn)代公民教育的啟示[J];法制與社會;2009年11期
4 曹景文;;公共理性與社會和諧[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8年06期
5 袁俊鋒;郭俊梅;;亞里士多德對公民教育的思考[J];中共銅仁地委黨校學報;2009年03期
6 劉真真;;《理想國》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及啟示[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檀傳寶;;論“公民”概念的特殊性與普適性——兼論公民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J];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劉春兵;;思想啟蒙與公民塑造——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劉明玉;;亞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J];學理論;2009年15期
10 黎學軍;;傳統(tǒng)哲學教育與現(xiàn)代公民教育之思辨[J];創(chuàng)新;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吳剛;;國際視野中的公民意識與公民教育[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2 楊明偉;;古典政治學與公民教育[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劉軍;姚成龍;;施米特對于公民教育的啟示[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俊卿;;全球化視野下的公民意識內涵探究[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阜康市委黨校 吳高祥;淺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N];新疆科技報(漢);2004年
2 陳偉;政治思想家阿倫特的當下意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3 劉學軍;民主新釋[N];學習時報;2004年
4 林春逸 劉鑫淼 馬寧;培育公共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N];廣西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胡曉燕;《理想國》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婁淑華;公民政治社會化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張勝玉;平等和參與[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舟;晏陽初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何偉民;羅爾斯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啟示[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3 張珍;梁啟超新民思想及其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啟示[D];鄭州大學;2011年
4 陳薇;另一種形式的“卡里斯瑪”[D];復旦大學;2009年
5 陳兵;先秦儒家人格思想對當代公民人格培育的啟示[D];鄭州大學;2013年
6 蘇麗;共和主義公民身份要素透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孫克;從“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D];山東大學;2009年
8 陶艷華;亞里士多德政治倫理思想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海調;公民意識的生成條件透視[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10 閆辰;公民德性、參與行動與城邦正義—亞里士多德參與式公民身份思想的邏輯與理論檢視[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73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57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