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政治與認知圖繪——詹姆遜晚期馬克思主義文化政治學探析
【作者單位】: 南京林業(y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
【分類號】:D0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弗雷德里克·詹姆遜,王逢振;論全球化的再現(xiàn)問題[J];外國文學;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宇宙;;馬克思文化思想考論[J];武陵學刊;2011年03期
2 王君;;全球化語境中的文化趨勢——論詹姆遜的全球文化思想[J];長沙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3 呂寧興;耿虹;;中國城市建筑景觀與后殖民主義批評——中國城市建筑景觀“趨同”的思想根源及其出路[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1年08期
4 萬書輝;;文化研究語境下的經(jīng)典生產(chǎn)問題[J];當代文壇;2006年01期
5 李長中;;“拼湊”的后現(xiàn)代與“總體性”的文本闡釋——詹姆遜的“超空間”理論分析[J];東方叢刊;2009年03期
6 李世濤;現(xiàn)代性視域中的中國問題——詹姆遜與中國現(xiàn)代性道路的選擇[J];東南學術(shù);2005年05期
7 趙國新;文化研究[J];外國文學;2005年04期
8 李世濤;;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政治選擇——詹姆遜的政治思想[J];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9 王德勝;;在文學“邊界”之爭與“日常生活審美化”之間[J];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09期
10 李進書;;世界性知識分子和地域性知識分子:詹姆遜的雙重身份[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嵐;;普世價值觀建構(gòu)與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現(xiàn)代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第八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惠玲;話語維度下的賽義德東方主義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建飛;中國電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4 趙翠蘭;精神追尋:農(nóng)民工子女的語言與自我認同[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亮;流亡的詩學[D];浙江大學;2011年
6 孫盛濤;政治與美學的變奏[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全林;“知識分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孫燕;后現(xiàn)代主義與反闡釋理論[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賈明;現(xiàn)代性語境中的大眾文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將;城市歷史遺產(chǎn)保護的文化變遷與價值沖突[D];同濟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君;論詹姆遜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2 彭瑜;論斯圖亞特·霍爾的接合理論[D];湘潭大學;2011年
3 李慧;中國電視現(xiàn)代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聶小琴;論薩義德的政治閱讀文本分析法[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尹飛艷;詹姆遜的超空間評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秀紅;梅茹耶夫文化哲學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江怡;法蘭克福學派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熊國祥;XX公司企業(yè)文化透析[D];廣西大學;2004年
9 張麗青;政治視角構(gòu)成一切閱讀和闡釋的絕對視域[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10 盧迎安;媒介形象再現(xiàn)與社會真實建構(gòu):國內(nèi)主要報紙對農(nóng)民形象的再現(xiàn)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久紅;陳培永;;論詹姆遜晚期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美學[J];藝術(shù)百家;2006年07期
2 馬徒;經(jīng)濟全球化與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前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3 楊國亮;;后金融危機時代:自由主義,抑或保護主義?[J];當代經(jīng)濟研究;2010年11期
4 哈里·馬格多夫;孔德宏;牛晉芳;;馬格多夫關(guān)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四封書信[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年04期
5 羅維萍;論“兩個必然”的現(xiàn)實進程[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2期
6 王亮;;重構(gòu)資本主義文化秩序——從社會批判角度看貝爾、哈貝馬斯和杰姆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杜秀春;;試論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政治學”[J];蘭州學刊;2008年S1期
8 王家峰;;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國家自主性:一個解釋框架[J];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06期
9 朱康;;帝國主義與帝國主義地形志——?、斯皮瓦克、杰姆遜之間的兩次“對話”[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6年02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飛岸;新左派與自由主義“爭”在何處[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段向帥;論“新帝國主義”及其主要特征[D];蘇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515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55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