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價值觀”到“賢能政治”
[Abstract]:Confucian political philosophy begins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re is no class.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is to tap into leaders with extraordinary abilities and encourage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The real innovative contribution of Singapore's political practice lies in its challenge to the universality of democracy. The concept of "virtuous politics"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description of Singapore's political system. Political theorists have questioned the voting system itself. Virtuous politics has always been, and will still be, the center of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democracy is a flawed political system, while virtuous politics helps to make up for some of its shortcomings;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has become more virtuous since the early 1990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or s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improved its governance by portraying itself as a more virtuous organization.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D0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世東;;董必武“實行民主政治”的憲政觀[J];江淮法治;2008年19期
2 王光龍;;論管理學視角的民主政治自體性發(fā)展[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4期
3 吳傳毅;;論民主政治[J];文史博覽;2006年18期
4 許耀桐;;民主是社會主義固有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學習筆記[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吳克峰;;論政黨政治的世界性與民族性的交融與互動[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年05期
6 高景柱;;民主理念的中國化:學習與重構[J];行政論壇;2010年06期
7 唐棣宣;;政黨與社會之關系:一種政治生態(tài)學的分析視角[J];理論與改革;2006年01期
8 王虹;李英;;國外政黨執(zhí)政與自身建設的具體做法及其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萬靜波;張歡;;李敖談大陸[J];領導文萃;2010年02期
10 李育民;民初憲政實驗夭折后的探索[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寶麗娜;;張君勱憲政思想及其實踐評析——以20世紀30—40年代為中心[A];政黨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薛恒;;直面審度“第三波”[A];江蘇省科社學會2000年會議論文[C];2000年
3 方祖猷;;十七世紀啟蒙時期民主政治的中國模式——讀《明夷待訪錄》有感[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柴寶勇;;政黨“吞噬”民主還是民主“拋棄”政黨——一項關于西方政黨與民主博弈關系的考察論綱[A];政黨關系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黃世坤;;政黨基礎的現(xiàn)代反思——戰(zhàn)后西歐社會黨興衰的啟示[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6 張秀雄;;審議民主與公民意識[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7 竇春芳;苗體君;;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國家推進民主進程的障礙是什么[A];學習“十六大精神”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呂文浩;;1949年前后潘光旦政治思想轉變初探[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3年卷[C];2003年
9 馮卓然;;以人為本與社會主義人權建設[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孫力;;當前民主建設的重要命題:兩種決策機制的機理和錯位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房寧;走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N];青島日報;2006年
2 上海交通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 執(zhí)筆:胡偉;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 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N];文匯報;2000年
3 劉學軍;民主政治與公民意識[N];學習時報;2002年
4 李連仲;為什么說生產(chǎn)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要求[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5 嚴昭柱;怎樣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N];西藏日報;2001年
6 執(zhí)筆人:胡敏中;中國共產(chǎn)黨的最高價值觀[N];光明日報;2002年
7 孫新彭;怎樣理解 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N];人民日報;2005年
8 燕繼榮;民主和諧需要社會資本[N];學習時報;2008年
9 河北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執(zhí)筆:周振國 趙金山 王彥坤;中國共產(chǎn)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探索的與時俱進[N];河北日報;2004年
10 記者楊曉平;高尚全解說社會主義[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商志曉;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何歷宇;政治知識化與現(xiàn)代政治的成長[D];復旦大學;2005年
3 寧樂鋒;民主政治及其認同根基[D];南開大學;2009年
4 葉興藝;現(xiàn)代中國第三勢力憲政設計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吳克學;現(xiàn)代社會主義觀探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宇峰;政府行為失效及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羅峰;變革社會中的政黨權威與社會整合[D];復旦大學;2006年
8 張賢明;論政治責任[D];吉林大學;1999年
9 韓可勝;CBD的經(jīng)濟結構與政府管理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嚴俊;民主的價值及其條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波;民主政治決策成本—收益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2 陳海調(diào);公民意識的生成條件透視[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蔡艷宏;對政治冷漠積極意義的探討[D];吉林大學;2009年
4 聶鑫;民本與民主的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5 朱海波;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社會主義本質(zhì)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創(chuàng)新[D];吉林大學;2007年
6 田睿;妥協(xié)是政治的靈魂[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7 任福軍;俄羅斯權威主義政治評析[D];山東大學;2008年
8 李秧;論政治妥協(xié)[D];吉林大學;2009年
9 樊凡;消極自由觀的困境及其解決路徑的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張文麗;論抗戰(zhàn)前后許德珩的政治思想[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123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51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