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詮釋學視域中的公正
發(fā)布時間:2018-11-25 19:56
【摘要】:公正作為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歷來備受社會科學諸領域關注,古今中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但也隨之帶來了對公正概念的“理解問題”。本文之所以選擇對公正概念的理解問題作為研究主題,主要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 其一,擬為當代中國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提供理論支持和理論服務。眾所周知,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不斷推進,特別是經(jīng)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中國社會已經(jīng)進入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期。隨著經(jīng)濟體制的變革、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格局的調整、思想觀念的變化,社會各階層間的利益沖突和區(qū)域發(fā)展的不協(xié)調等問題不斷顯現(xiàn),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拉大,產(chǎn)業(yè)之間、代際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不和諧狀態(tài)。由上述問題引發(fā)了很多公正問題,這就需要從政治哲學的高度進一步研究公正。 其二,針對國內(nèi)理論界對公正的理解存在的問題,試圖在認真考察政治哲學研究中既有的理解路徑、解釋方法與概念界定的基礎上,運用政治詮釋學的理論和方法,從總體上全方位地審視公正概念的理解問題,并對此進行邏輯的、譜系化和詮釋性分析,拓展政治哲學在概念研究問題上的思路,從而為公正理論以及政治哲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 其三,針對國內(nèi)理論界對公正概念的解釋較為任意和泛化的情況,力爭在審慎考察公正概念的歷史理解的基礎上,在政治詮釋學的視域中對公正的框架性、多維性、解釋性特征進行分析,力圖較為清晰地闡釋“作為解釋性框架概念的公正”,并以此為基礎,辨析公正與其他主要相關范疇的關系,以便為說明和考量公正提供理論指導。 論文主要運用規(guī)范研究的方法,對詮釋學的基本內(nèi)容、政治詮釋學的理論譜系、政治詮釋學與理解公正的邏輯關系、政治詮釋學視域下的公正概念的歷史理解、公正具有的概念結構與內(nèi)涵、在政治概念體系中的地位、理解公正過程中的解釋沖突等一些基本理論問題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見。 第一,旨在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詮釋學和政治詮釋學。論文認為詮釋學不但是關于理解的哲學理論,而且是政治詮釋學的基礎,由此決定了政治詮釋學的本質屬性、理論視野、認識結構、基本方法和具體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闡釋了政治詮釋學的義界和特征,與此同時,闡明政治詮釋學的本質,通過與哲學詮釋學、解釋的政治學、法學詮釋學、“詮釋學的倫理學”等相關理論的比較,揭示其特性。認為只有科學地認識政治詮釋學,才能正確地理解政治詮釋學作為一種理論視域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為了說明政治詮釋學是一種具體化的理論視域,論文從政治詮釋學的根本任務、核心范疇、基本方法和認識結構等四個角度論述了其主要內(nèi)容,為探究其與研究公正的理解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提供知識譜系學的準備。 第二,試圖論述政治詮釋學與理解公正之間的關系。在當代,人們對于公正的理解和解釋豐富多彩、千變?nèi)f化,形成了許多研究成果,在知識論層面,這些解釋在思維方式上主要體現(xiàn)為兩種主要路徑,即建構論和行動論。本文通過對建構論和行動論的意指、特征與主要結論的總結,分析了其局限性。并通過對兩種理論路徑、相互批判以及整體的反思,指出政治詮釋學有助于更好理解公正。并通過總結和闡述政治詮釋學在理解公正過程中的理論優(yōu)勢和可能需要克服的缺陷,進一步說明在理解公正的過程中政治詮釋學在歷史理解、概念解釋和承認話語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運用政治詮釋學考察和分析公正概念的在歷史上的諸種理解。在歸納和檢視公正的歷史理解的三種現(xiàn)有模式的基礎上,論述政治詮釋學在分析公正的歷史理解時的優(yōu)勢,認為公正的概念史可以從詞義史、轉義史和構義史等三個階段展開,由此表現(xiàn)和證明公正如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社會條件和解釋者那里得到解釋,并逐漸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分析框架。 第四,發(fā)揮政治詮釋學的解釋功能和反思功能,借助政治詮釋學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范疇,指出解釋性分析框架內(nèi)的公正在政治世界中存在三維映像,并在當代政治生活和政治實踐中的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論文對公正與近似相似范疇進行比較,揭示公正作為基本政治概念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揭示公正的解釋沖突的實質,說明在政治詮釋學的視域中公正的解釋沖突有可能實現(xiàn)“承認的理解”。 應該指出的是,本文旨在提供一種更為開放的理論視野,試圖喚醒人們審慎地對待并反思政治哲學中任何“公理性的思維”,倡導人們運用“邏輯空間的測繪法”的政治哲學新理念。事實上從政治詮釋學角度分析公正的理解問題,,僅僅是這一新理念的一種嘗試。面向未來,此種政治哲學的理念和路徑能夠被更加自然和簡潔地描述出來,并以其作為考量其他政治概念的途徑和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這或許是論文的“宏大理想”。 當然,理解公正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相關研究方興未艾,本文只選擇幾個基本問題加以研究,并帶有很大探索性,特別是在論述“對公正的理解問題”、構建政治詮釋學的理論框架、分析作為解釋性框架公正的過程中,牽涉大量的哲學知識、政治哲學知識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囿于個人能力和論文的篇幅,本文僅是管中窺豹、拋磚引玉而已。上述的問題的解決需要更多學者的共同努力。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0
本文編號:2357213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者春;公正:當代倫理的精神指向[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國的最重要原則[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聶安祥;西方政治哲學的范圍、主題與沿革[J];東南學術;2004年02期
4 張汝倫;作為第一哲學的實踐哲學及其實踐概念[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仰海峰;“歷史性”理解的合法性:解釋學發(fā)展的深層邏輯[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6 馮建軍;;論公正[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王桂艷;;正義、公正、公平辨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胡海波;正義與正義觀的哲學理解[J];教學與研究;1997年08期
9 麻寶斌;政治正義的歷史演進與現(xiàn)實要求[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10 杜承銘;論公正的評價本質[J];江漢論壇;1998年11期
本文編號:23572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35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