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涵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評《高一涵五四時期的政治思想研究》
本文選題:思想研究 + 五四時期��; 參考:《中共黨史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正五四時期是精英輩出、群星閃爍、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奮進時代。翻開《新青年》這一歷史畫卷,一個個耀眼的名字映入眼簾。今天,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人的研究成果,早已汗牛充棟,但另有些并非不重要的人物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高一涵就是此類人
[Abstract]:The May 4 th Movement was a vigorous and vigorous era of elites, stars flickering and vigorous. Turning over the historical scroll of the New Youth, dazzling names came into view. Today, Chen Duxiu, Hu Shi, Li Dazhao, Li Dazhao and other research results, have long been overflowing, but some others are not unimportant people have not ye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Gao Yihan is such a person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guān)系學院;
【分類號】:K261;D09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玉才;五四時期的陳獨秀與中國現(xiàn)代化地位的轉(zhuǎn)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馮天瑜;五四時期陳獨秀“反封建”命題評析[J];江漢論壇;2005年11期
3 彭明;;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文化觀[J];歷史教學;1989年05期
4 吳漢全;;陳獨秀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開創(chuàng)[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5 吳娜;于作敏;;陳獨秀思想研究綜述[J];懷化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6 李娟;五四時期陳獨秀哲學思想初探[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7 饒愛民;;對后五四時期《新青年》同人“分裂”問題的認識[J];船山學刊;2006年02期
8 李效增,朱俊瑞;陳獨秀與五四時期的文化選擇[J];東岳論叢;1996年03期
9 王穎;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探索與抉擇[J];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02期
10 馮建輝;五四時期的百家爭鳴[J];炎黃春秋;2002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長林;班彥美;;五四時期杜亞泉與陳獨秀道德觀之比較[A];《與孔子對話——儒家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廟第四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宋仲福;;陳獨秀主張“全盤西化”辨析[A];近現(xiàn)代史與國情問題研究[C];1991年
3 劉長林;班彥美;;五四時期杜亞泉與陳獨秀道德觀比較研究[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4 王瑞蓮;丁愛英;;淺論五四時期的“民主”、“科學”與現(xiàn)代的“民主”、“科學”思想之異同[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shù)研究文集[C];1999年
5 沈傳亮;;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歷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6 劉麗;仇力;;1990~1992年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文目錄[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7 王元化;;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再認識[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8 姚金果;;大革命失敗后瞿秋白對陳獨秀的態(tài)度[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9 葉棟;易難;;瞿秋白、陳獨秀與中國先進文化[A];瞿秋白的歷史功績——瞿秋白英勇就義70周年紀念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王鑫磊;;從“青年與老年”之爭看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思想代溝[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慶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施曉紅;陳獨秀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之新進展[N];北京日報;2008年
2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陳先初;五四時期民主觀念的演變路徑[N];光明日報;2010年
3 李瑗;五四思潮與“人的解放”[N];學習時報;2009年
4 沈從世;胡適四次營救陳獨秀[N];協(xié)商新報;2006年
5 朱 洪;毛澤東為何在七大肯定陳獨秀[N];北京日報;2005年
6 陳鐵健;陳獨秀之民主觀[N];學習時報;2004年
7 黃敬榮;社會主義救中國的先驅(qū)之聲[N];學習時報;2004年
8 許怡平;陳獨秀社會主義思想研討會在宜舉行[N];安慶日報;2008年
9 朱洪;陳獨秀身后逸聞三則[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10 李潔;箭桿胡同:尋找真的陳獨秀[N];北京日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起軍;江澤民執(zhí)政安全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余煥新;中國傳統(tǒng)行為管理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3 任俊華;儒道佛生態(tài)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元琪;凈影慧遠《大乘義章》佛學思想研究[D];北京大學;2000年
5 黃慶林;義和團運動時期清政府守舊派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權(quán)相佑;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朱惠國;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美鳳;先秦儒家倫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9 陳文聯(lián);五四時期婦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李永春;《少年中國》與五四時期社會思潮[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華曉書;五四時期陳獨秀政治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2 周志偉;五四時期陳獨秀政治思想轉(zhuǎn)變及其動因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全健;五四時期胡適婦女解放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江海燕;五四時期新型知識分子的女權(quán)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宋曉琛;《新青年》與五四時期的美學嬗變[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樹國;略論傅斯年五四時期的文學思想[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7 高羽;“五四”時期資產(chǎn)階級女子教育觀探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萬義兵;前五四時期陳獨秀的啟蒙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9 平保興;五四時期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牟曉妮;五四時期社會主義論戰(zhàn)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582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85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