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從碎片到整合:災害公共預警管理模式的嬗變

發(fā)布時間:2018-05-05 08:29

  本文選題:災害公共預警 + 整合模式。 參考:《中州學刊》2013年06期


【摘要】:災害公共預警作為消減災害損失的基本方式,已成為應急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來,我國災害公共預警管理模式面臨轉型。在轉型過程中,應將注重"風險分析"與"預警傳遞"的傳統(tǒng)災害公共預警管理轉變?yōu)樽⒅仡A警社會過程、組織過程以及政策過程的整合式災害公共預警管理,將災害社會科學研究納入災害公共預警模式設計中,通過災害公共預警管理過程、價值目標、預警決策、應急系統(tǒng)的整合優(yōu)化,改變當前災害公共預警碎片化管理模式,力求提升我國災害公共預警管理模式的績效。
[Abstract]:As a basic way to reduce disaster losses, public early warning of disast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licy too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disaster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mode faces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which emphasizes "risk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transmission",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integrated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which focuses on the social process, organizational process and policy process of early warning. The research of disaster social science is brought into the design of disaster public early warning mod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disaster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process, value goal, early warning dec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the fragment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urrent public early warning of disaster is chang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mode of disaster in China.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應急管理研究基地;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與社會體制改革研究》(11&ZD028)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安全保障型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系統(tǒng)研發(fā)》(2011BAK07B03)
【分類號】:D0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郭明霞;張江波;;重大自然災害的災前預警體系構建研究——5·12汶川大地震的深刻啟示[J];社科縱橫;2009年07期

2 陶鵬;童星;;分布與消減:災害的群體脆弱性探析——兼論我國災害社會管理的構建[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3 張維平;;政府應急管理預警機制建設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9年08期

4 嚴新明;童星;;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兩種表現及民間組織應對的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林琳;;加強和完善政府應急管理機制[J];工業(yè)技術經濟;2010年10期

2 王福增;溫志強;;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的對策和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0年12期

3 黃璜;;論我國農村應急管理體制的構建[J];黑龍江史志;2010年23期

4 胡文舉;宋蘭堂;;我國洪澇災害醫(yī)學救援體系的現狀及對策思考[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1年01期

5 趙守飛;謝正富;;合作治理:中國城市社區(qū)治理的發(fā)展方向[J];河北學刊;2013年03期

6 程瑤;馮麗云;馮曉波;;水資源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淺議[J];人民黃河;2010年08期

7 柳建文;唐永峰;;中國區(qū)域發(fā)展中的民間組織與地方合作[J];學習與實踐;2012年06期

8 甄敬霞;;探析伊犁州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存在問題之根源[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白云;;經濟全球化視角下的突發(fā)事件應急機制研究[A];經濟全球化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6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閆振宇;基于風險溝通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管理完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年

2 趙海林;行政化到多元化:慈善組織運作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淼;突發(fā)性傳染病爆發(fā)事件擴散路徑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新妍;政府危機管理預警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麗;風險社會背景下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的問題與出路[D];山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王若錦;我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5 王小東;政府應急信息公開失范及規(guī)范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王梨;重大自然災害預警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7 賈輝林;山西“丁戊奇荒”中政府應急管理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香能;可視化技術在空間數據應急獲取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9 羅二鵬;中國地方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預警機制問題探討[D];長安大學;2010年

10 鐘昭華;委托代理視角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機預警失靈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榮雙,張清浦,劉紀平,王亮;電子政務中的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空間服務架構[J];測繪科學;2005年01期

2 覃小旅,朱慶華;危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構建[J];電子政務;2005年Z2期

3 遲文學;基于MapObjects2、NetEngine利用VB實現最短路徑分析[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陶鵬;童星;;我國自然災害管理中的“應急失靈”及其矯正——從2010年西南五省(市、區(qū))旱災談起[J];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5 惠志斌,何小菁,吳建華;試論國家綜合性危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建立[J];情報雜志;2004年08期

6 鄭杭生;;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研究與中國社會學使命[J];社會學研究;2011年04期

7 郭明霞;;中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農村社會救助體系研究系列之四[J];社科縱橫;2006年02期

8 董明;;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問題研究[J];大眾商務;2009年06期

9 方世南;曾德賢;;技術風險的防范與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的重大課題[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方佳軍;羅敬軍;;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J];新重慶;2006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童星;[N];新華日報;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長征;;政策執(zhí)行何以重要、如何改進——一項對國外學者研究的綜合[J];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08期

2 朱旭峰;;國際思想庫網絡——基于“二軌國際機制”模型的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05期

3 侯書和;;論公共問題管理[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馮靜;楊志云;;利益視角下的公共政策過程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09年01期

5 蔣碩亮;;政策網絡路徑: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的新范式[J];政治學研究;2010年06期

6 蔣碩亮;;政策網絡:政策科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J];江漢論壇;2011年04期

7 劉偉忠;;利益集團政策參與的均衡性探究[J];理論探討;2006年04期

8 郭巍青;涂鋒;;重新建構政策過程:基于政策網絡的視角[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劉永慶;吳元其;;政策矛盾現象初探[J];理論建設;2009年05期

10 陳國營;;公民參與研究述評:理論演變與焦點轉移[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慶鈞;;政策過程中公民參與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2 顧建光;;關于加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思考[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劉杰;李長源;;公共政策要義探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馬駿;於莉;;公共預算研究:中國政治學和公共行政學亟待加強的研究領域[A];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嚴榮;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創(chuàng)新公共政策[N];學習時報;2005年

2 周平;政治參與——公民的政治行為[N];云南日報;2001年

3 鄭維偉;被動語態(tài)與公民政治參與[N];學習時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思柳;政策網絡視域下的行業(yè)組織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2 楊艷紅;政策網絡理論及其應用[D];廈門大學;2009年

3 劉彬;大眾傳媒的融合發(fā)展對公共政策參與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陳志青;網絡分析與治理模式[D];廈門大學;2006年

5 崔先維;政策網絡中政策工具的選擇:問題、對策及啟示[D];吉林大學;2007年

6 郭君;公共政策評估質量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7 徐靜;非決策理論及其啟示淺析[D];吉林大學;2008年

8 韓雨利;“偏好掩飾”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及其對策[D];黑龍江大學;2008年

9 何輝;江澤民政策思想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琦;中國轉型社會的政策網絡模式分析——隱喻與現實[D];吉林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8469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8469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cde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