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與治理——基于社區(qū)主義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8-04-21 05:25

  本文選題:生態(tài)危機 + 個人理性。 參考:《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摘要】:就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普遍的認識是技術和制度。基于"公地悲劇"的理論假設,個人和國家的理性才是生態(tài)危機的"原罪",由此,生態(tài)危機的治理需要介于國家和個人之間的社區(qū)來實現。社區(qū)主義不僅為生態(tài)危機的治理提供了理論基礎,而且其作為生態(tài)危機的治理之道也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和一定的實踐經驗。借鑒生態(tài)危機社區(qū)治理經驗,結合中國生態(tài)危機治理的特殊性,以構建公民社會為導向培育社區(qū)是緩解生態(tài)危機的一種可行的選擇。
[Abstract]:On the root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is technology and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of "tragedy of the Commons", the rationality of individual and country is the original sin of ecological crisis. Therefore, the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crisis needs the community between state and individual to realize. Communitarianism not onl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crisis, but also has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ert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s the way to manage ecological crisi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crisis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combin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ecological crisis management, it is a feasible choice to build a civil society and cultivate the community to alleviate the ecological crisis.
【作者單位】: 江漢大學社區(qū)研究所;
【基金】: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2009]142)
【分類號】:D0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曾文婷;“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的生態(tài)危機理論評析[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2 徐勇;;“回歸國家”與現代國家的建構[J];東南學術;2006年04期

3 彭大鵬;;讓基層民主有力地運轉起來——對成都新村發(fā)展議事會的考察[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薛桂波;;馬克思自然觀視角下的低碳社會建設[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盧風;;論生態(tài)文化與生態(tài)價值觀[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夏建中;;社會學的社區(qū)主義理論[J];學術交流;2009年08期

7 華啟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態(tài)向度及其現代啟示[J];學術論壇;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顏飛;;我國刑事訴訟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黃永祥;;吉登斯:時空視角下的人與社會體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3 賀奇兵;潘琴;;我國村民自治的困境與脫困——兼論《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草案)之再改進[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陳柏峰;;群眾路線三十年(1978—2008)——以鄉(xiāng)村治安工作為中心[J];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5 菅志翔;;“族群”:社會群體研究的基礎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梁文生;;鄭觀應“道器”、“體用”論及其評價[J];北方論叢;2009年06期

7 李小蘭;;內涵與實踐: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8 左衛(wèi)民;裁判依據:傳統型與現代型司法之比較——以刑事訴訟為中心[J];比較法研究;2001年03期

9 趙明玉;饒從滿;;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建構與公民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王正青;;論比較教育研究國際視野與民族立場的辯證統一[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楊雪冬;;技術創(chuàng)新與地方治理改革:對三個案例的分析[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3 吳成立;;民間組織與宗教:藏區(qū)鄉(xiāng)村的社會控制——以西藏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xiāng)為例[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4 任映紅;張鳴;;新中國成立后村落政治精英的更替及內在影響——浙江XF村的實證研究[A];“秩序與進步:浙江社會發(fā)展60年研究”理論研討會暨2009浙江省社會學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趙定東;;“社會福利社會化”邏輯誤差析論[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立勝;;毛澤東“組織起來”思想與中國農村現代化社會基礎之再造——重讀毛澤東《組織起來》[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下)[C];2006年

7 楊培德;;從主體性與主體間性視角反思發(fā)展話語——以貴州少數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為例[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fā)展理念卷[C];2010年

8 李鴻賓;;當代民族關系的模式、成因與境遇——“二元制”與“民族—國家”模式構建下族群關系的思考[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fā)展理念卷[C];2010年

9 王悅;;梁漱溟與新儒家鄉(xiāng)治論傳統[A];第九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10 孫凌宇;馬洪波;;三江源生態(tài)綜合保護中的鄉(xiāng)村治理創(chuàng)新[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4分會場:貴州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5 郭強;論馬克思“社會—國家”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瑛;李鴻章與晚清條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魯雁;從工業(yè)社會到生態(tài)社會:產業(yè)結構演進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崔明石;話語與敘事:文化視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紅薇;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產業(yè)結構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2 董素云;民族福利與民族認同的建構[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舒暢;法治的控權機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麻雪蘭;社會轉型期中國政治信任問題的分析與解讀[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吳金鴿;少數權利的多元分化與整合[D];河南大學;2011年

6 張冬冬;國家與社會互動結構中的居民委員會[D];河南大學;2011年

7 張宗然;關于馬歇爾公民資格理論的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8 翟冬園;貴州瑤山地區(qū)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文化路徑探析[D];西南大學;2011年

9 楊炯;馬克思與吉登斯的現代性思想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張靈;社會身份:關于社會記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徐勇;現代國家建構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王峰明;;科學發(fā)展觀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01期

3 彭大鵬;;村民自治的行政化與國家政權建設[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才國;和諧發(fā)展:生態(tài)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J];科學社會主義;2005年04期

2 史家亮;;生態(tài)社會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生態(tài)危機的反思[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趙幽竹;;論生態(tài)危機對政治活動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年S1期

4 ;當代西方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危機理論評析[J];公安研究;2009年05期

5 吳楓;賈麗華;;生態(tài)政治的產生與發(fā)展[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9期

6 鐵鍇;;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的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評析[J];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7 李明;;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建構論[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徐崇溫;;當代西方社會的生態(tài)社會主義思潮評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02期

9 唐正東;;基于生態(tài)維度的社會改造理論——利比茲、奧康納、福斯特的比較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01期

10 趙卯生;楊曉芳;;生態(tài)批判·制度超越·人的解放——福斯特建構政治生態(tài)哲學的三重維度[J];東岳論叢;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周穗明;;當代西方生態(tài)社會主義[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二輯)[C];2001年

2 陳學明;;評生態(tài)學的馬克思主義及其主要代表人物高茲[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三輯)[C];2002年

3 鄭憶石;;社會主義的不同視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青宜;全面的危機[N];學習時報;2002年

2 康瑞華 編寫;資本主義的“稀缺”與社會主義的前景[N];社會科學報;2004年

3 劉思華;生態(tài)經濟學視角下的和諧社會論[N];大連日報;2005年

4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楊雪冬;風險社會中的制度想象力[N];文匯報;2007年

5 林春逸 劉鑫淼 馬寧;培育公共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N];廣西日報;2005年

6 陳堯;新制度主義的分析取向[N];社會科學報;2002年

7 姚洋;轉軌中國的社會公正[N];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

8 王喜滿;福斯特的《馬克思的生態(tài)學:唯物主義和自然》[N];學習時報;2007年

9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王樂平;當代西方社會主義思潮述評[N];人民日報;2009年

10 胡穎峰 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吳自聰;在個人理性與政府權力之間[D];吉林大學;2008年

2 張弛;國家權力的發(fā)現:從人文主義到近代自然法學說[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劉召;國家自主性理論的批判與重構[D];南京大學;2011年

4 梁飛;高茲生態(tài)政治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晉燕;梅尼克的“國家理性”觀念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2 張智超;生態(tài)社會主義發(fā)展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3 李振;國家理性與個人身體[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陳紅睿;戴維·佩珀的生態(tài)社會主義理論新探[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李可;公共危機中的群體行為分析與對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6 張翔;馬克思的生態(tài)思想與社會政治構想[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虹;布克金生態(tài)政治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江珊;克沃爾革命性生態(tài)社會主義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9 解成慧;克沃爾《自然的敵人》中的生態(tài)社會主義思想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10 王秀彬;約珥·克沃爾生態(tài)社會主義思想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7810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7810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d0f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