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政治哲學中政治與道德分離的內(nèi)在理路
本文選題:政治 切入點:道德 出處:《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西方近代政治哲學中的政治與道德分離包含豐富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包括政治不再建立在道德之上,而是另有根基;政府不承擔道德職能,政治不得干涉道德等。人們通常主張的政治與道德分離關注的是,政治與道德分屬外在事務與內(nèi)在事務的不同領域,應該互不干涉。這個主張的存在是由于西方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教分離的傳統(tǒng),發(fā)達的公共領域和隱而不宣的道德文化土壤為其提供了保障因素,在規(guī)范政府行為、保護個人權(quán)利方面具有現(xiàn)實意義,值得肯定。但它既忽視了對政治的道德基礎問題的討論,也忽視了自身得以產(chǎn)生并賴以運行的社會文化土壤,有以偏概全之嫌,存在一定的理論局限。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politics and morality in modern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contains rich concrete contents, mainly including that politics is no longer based on morality, but has its own foundation, and that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assume the moral function. Politics must not interfere with morality, etc. People usually advocate the separation of politics and morality. The concern is that politics and morality belong to different field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affairs, There should be no interference with each other. This idea exists because of the long tradition of separation of state and religion in the West, which is protected by the developed public sphere and hidden moral and cultural soil in regulating government behavi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worthy of recognition. But it ignores both the discussion of the moral basis of politics and the sociocultural soil in which it is created and depends on its operation. There are certain theoretical limitations.
【作者單位】: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基金】: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12&ZD122)
【分類號】:D0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紹紅;民主的路徑: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視界[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2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4 劉莎莎;;從《愛彌兒》中探究盧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5 楊澤章;;托克維爾與自由的正當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6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7 楊海坤;;中國走向憲政之路——兼論“三個代表”理論和我國憲法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8 項志友;馬珊;;論法治的人性基礎——兼論中西人性觀對法治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9 章敬平;;民意表達機制的實證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10 王圣揚;董瓊;;論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能;;學術權(quán)利與行政權(quán)力:大學治理的核心范疇——以平衡論為視角[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姚中秋;;存在一個中國道路嗎?——當代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構(gòu)建現(xiàn)狀之辯正[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4 相龍烽;;“道成肉身”與神話思維——《圣經(jīng)》隱喻的始基[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陳文娟;;共和主義自由與帝國的悖論[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趙一強;;契約和諧及其倫理實現(xiàn)[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伍俊斌;;社會轉(zhuǎn)型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對策分析[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王國龍;;由語言追問法律的意義[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9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quán)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杜永明;;以人為本理念是對社會主義本質(zhì)認識的深化[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宇飛;企業(yè)國有資產(chǎn)管理體制的法律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chǎn)權(quán)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顏曉閩;美國證券法律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1619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61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