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密爾的功利主義正義觀
本文選題:密爾 切入點:正義 出處:《復(fù)旦大學(xué)》2011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xué)位論文
【摘要】:在功利主義面對的所有批評當(dāng)中,首當(dāng)其沖的就是來自正義方面的挑戰(zhàn)和質(zhì)疑。當(dāng)密爾決定對功利主義進(jìn)行重新闡釋時,正義問題就成了他不可回避的問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對密爾的正義理論做一基本的考察,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力求對如下兩個問題進(jìn)行說明和論證。第一,在密爾的正義理論中正義與功利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它們能否相容?第二,密爾的正義理論有沒有足夠的重視個人權(quán)利?是否會對個人權(quán)利造成侵犯?其中第二個問題除了上面所說的這個問題本身之外還有一個引申的問題,那就是弱勢群體的利益問題。 對于第一個問題,密爾是這樣論述的。首先,密爾認(rèn)為無論是從正義的起源、正義概念的沖突還是正義感的各個方面來看,它們背后隱藏的都是功利問題。其次,密爾通過對正義概念的考察,發(fā)現(xiàn)它們共同之處在于其內(nèi)隱的個人權(quán)利,我們需要正義是因為我們要保護(hù)個人權(quán)利,而為何要保護(hù)個人權(quán)利——或者說我們憑什么擁有權(quán)利,密爾的理由是這是功利的需要,功利才是這一切的根本依據(jù)。最后,在密爾那里,他既強(qiáng)調(diào)功利原則是第一原則,同時又不否定正義原則對我們道德生活的重要性,而且認(rèn)為正義原則是除了功利原則之外最重要的原則。對于第二個問題,密爾一方面主張正義就是保護(hù)個人權(quán)利,要在個人權(quán)利與他人權(quán)利之間做出區(qū)分;另一方面,對弱勢群體的利益問題,密爾雖然認(rèn)為那不是正義領(lǐng)域的事情,但主張通過仁德加以補(bǔ)充,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bǔ)了正義理論的不足。 在章節(jié)安排上,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對與密爾正義思想有較大聯(lián)系的其他思想家的正義理論進(jìn)行簡要分析,涉及人物包括霍布斯、休謨和邊沁�;舨妓购托葜兊恼x理論都對密爾的正義思想產(chǎn)生了較大地影響,至于邊沁,密爾自己也承認(rèn)是“喝著邊沁的乳汁長大的”。 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這一章中,我將從三個方面來討論正義問題,依次分為三節(jié),分別是正義與正義感、正義與個人權(quán)利、正義原則與功利原則。貫穿其中的一個主要線索就是功利與正義的關(guān)系問題。 第三章主要是討論密爾的正義理論是如何對待個人權(quán)利的,這個問題是功利主義飽受詬病之所在。在這章中,我們看看密爾是不是有效地解決了問題,解決的效果怎么樣。在整個第二章中,除了正義與功利的關(guān)系這一線索外,其實還有一條線索,即正義與個人權(quán)利的關(guān)系問題。密爾認(rèn)為有權(quán)利的地方就有正義問題,正義與個人權(quán)利相關(guān)聯(lián)。第三章的討論也正是順著這一線索而展開的。
[Abstract]:Of all the criticisms that utilitarianism faces, the first to bear the brunt is the challenge and challenge of justice. When Mill decided to reinterpret utilitarianism,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basic investigation of Mill's theory of justice. In the process, I will try to explain and prove the following two problem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stice and utilitarianism in Mill's theory of justice? Are they compatible? Second, does Mill's theory of justice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rights? Would it constitute a viol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In addition to the problem mentioned above, the second problem has an extension, that is, the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groups. For the first question, Mill is talking about it this way. First, Mill believes that in terms of the origin of justice, the conflict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and all aspects of sense of justice, there is a utilitarian problem behind them. By examining the concept of justice, Mill finds that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is their implicit individual rights, and we need justice because we want to protect individual rights, and why do we protect individual rights-- or why do we have rights? Mill's argument is that this is the need for utility, and that utilitarianism is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all this. Finally, in Mill's case, he emphasizes that utilitarian principle is the first principle without deny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to our moral life. On the second issue, Mill argues that justice is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and to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rights of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A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vulnerable group, Mill thinks that it is not a matter of justice, but he advocates to supplement it by Ren De, which to some extent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justice theory. In chapter arrange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justice theory of other thinkers, including Hobbes. Hume and Bentham. Hobbes and Hume's theory of justic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Mill's thought of justice. As for Bentham, Mill himself admitted that he "grew up drinking Bentham's milk."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core part of this paper. In this chapter, I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 of justice from three aspect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in turn, namely, justice and sense of justice, justice and individual rights. Justice principle and utilitarian principle. One of the main clue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tilitarianism and justice.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how Mill's theory of justice deals with individual rights,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much criticism of utilitarianism. In this chapter, we look at whether Mill has solved the problem effectively. What is the effect of the solution? in the whole second chapter, in addition to the cl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stice and utility, there is actually another clue,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stice and individual rights. Justice is related to individual rights, and the discussion in Chapter 3 follows this clue.
【學(xué)位授予單位】:復(fù)旦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09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勝才;楊澤明;;密爾社會和諧思想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xué);2009年02期
2 晉運鋒;;功利主義對羅爾斯批評的回應(yīng)——從密爾的功利主義正義觀看[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xué)報;2011年01期
3 肖會舜;楊冬華;;自由的功利與功利主義的自由——密爾自由思想研究[J];湖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5期
4 肖鳳良;李洪君;;功利主義與個體權(quán)利——密爾思想探微[J];東莞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02期
5 朱建華;;淺論密爾自由主義政治思想的內(nèi)容及形成原因[J];文教資料;2006年08期
6 魏悅;;墨子和密爾功利主義思想之比較研究[J];江西財經(jīng)大學(xué)學(xué)報;2006年01期
7 楊曉;楊靜;;論密爾功利主義體系中的權(quán)利思想[J];哈爾濱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2期
8 周建明;;承繼與超越——論J.S.密爾的功利主義自由觀[J];學(xué)理論;2011年02期
9 童中平;;密爾自由主義思想述評[J];蘭州學(xué)刊;2005年06期
10 陳勝才;楊澤明;;試析約翰·密爾的社會和諧思想[J];九江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修義;;功利主義再反思[A];中國倫理學(xué)三十年——中國倫理學(xué)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蔣青海;;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的紐帶作用——讀《十七世紀(jì)英格蘭的科學(xué)、技術(shù)與社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xué)及交叉學(xué)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李小科;;《論自由》中的宗教片論[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春成;;功利主義與自由主義的交鋒:解讀“仇和式治理”之爭[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七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xué)者文集[C];2009年
5 王建軍;;普遍性與相互性:康德的義務(wù)論與功利主義倫理學(xué)的分野[A];康德哲學(xué)及其現(xiàn)代意義——紀(jì)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余章寶;;經(jīng)濟(jì)學(xué)理論的經(jīng)驗論哲學(xué)基礎(chǔ)[A];“西文知識論”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徐錦中;郭瑩;;在中西道德哲學(xué)比較中對義務(wù)論和目的論的解讀[A];第三次金岳霖學(xué)術(shù)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巴雯婷;;和諧社會構(gòu)建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sh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xué)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徐衛(wèi)紅;;從洪堡到哈耶克:一種國家教育觀[A];紀(jì)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易金成;;家教在建設(shè)和諧社會中的重大作用[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品澤 李巖峰;功利主義與刑訊逼供[N];人民法院報;2003年
2 中國人民大學(xué) 段忠橋;保留多大差異是正義的值得討論[N];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
3 潘恩;要想成大事必先拒絕浮躁[N];中國體育報;2008年
4 廖保平;大學(xué)的官本位思想是從哪里來的[N];廣東科技報;2007年
5 記者 馬邦杰、趙曉鐘;功利主義,讓中國女足“自由落體式”衰敗[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6 記者 謝靚;“不能讓官本位和功利主義影響科研”[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賈夢雨 實習(xí)記者 徐宛芝;成功焦慮癥,功利主義下的時代病[N];新華日報;2010年
8 ;美國密市將誕生首位華人市長[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9 施健子;派對和功利主義[N];經(jīng)濟(jì)觀察報;2010年
10 林豐蕾;日韓車:功利主義的勝者[N];政府采購信息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連偉;密爾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4年
2 耿兆銳;約翰·密爾的印度觀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11年
3 張清;正義與功利[D];武漢大學(xué);2005年
4 晉運鋒;當(dāng)代功利主義正義觀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5 胡忠雄;正其誼以謀其利[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6 張立偉;權(quán)利的功利化及其限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6年
7 劉永紅;政治自由主義發(fā)展的邏輯[D];中國人民大學(xué);2005年
8 段煉;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9 徐慶利;功利主義與中國近代政治思想[D];吉林大學(xué);2005年
10 管南異;進(jìn)退之間—本杰明·狄思累利的“青年英格蘭”三部曲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旭;論密爾的自由思想[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2 劉業(yè)興;密爾自由主義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7年
3 邵爽;密爾的功利主義幸福思想[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4 姜蘭玲;論密爾的功利主義正義觀[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5 張林衛(wèi);在功利自由與多元自由之間[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6 馬艷新;從普遍自由到個性自由[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7 郭芳;論西方人權(quán)觀念的演變[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2年
8 張立林;西季威克直覺功利主義倫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xué);2009年
9 孫謀;邊沁功利主義立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xué);2007年
10 張曉敏;論密爾對功利主義倫理思想的修正[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本文編號:1564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56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