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復觀政治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10 10:30
本文關鍵詞: 徐復觀 儒家思想 經(jīng)典自由主義 綜合創(chuàng)新 出處:《大連理工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徐復觀是一位活躍于20世紀中國學術與政治之間的"獨樹一幟"的學者。他政治生活的頂峰是擔任過國民黨黨政軍聯(lián)合秘書處的副秘書長,成為蔣介石所倚重的高級幕僚,但最后因對國民黨的腐敗與專制徹底失望而從政治轉向學術。他始終關懷著中華民族的命運,一生致力于傳統(tǒng)文化與民主政治的融匯,為此他對中、西方政治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提出了政治文化綜合創(chuàng)新的理論。海內外學術界對徐復觀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新儒學思想,而對其政治思想,尤其是其政治文化綜合創(chuàng)新理論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論文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歷史分析與哲學思辨相結合、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對政治思想的科學涵義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按照政治學的基本內容構建出徐復觀政治思想的邏輯體系,并對其政治思想的內容、主要特征、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啟示、理論缺失等進行探究。徐復觀通過對"憂患意識"的經(jīng)典闡釋,指出正是"憂患意識"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由原始宗教向人文主義的轉化,包含了古代中國人以道德理性為主要元素的人文主義的覺醒。他對先秦儒家政治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剖析,指出德治思想、民本主義和政治抗議精神構成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然而,在帝制歷史的現(xiàn)實中,宰相制度遭到破壞,法治思想嚴重缺失,具有政治抗議精神的儒家思想不僅得不到發(fā)展,反而與專制政治制度達成妥協(xié)。徐復觀把先秦時期儒家政治思想的精華與專制時期扭曲變質的儒家政治思想?yún)^(qū)別開來,這是其政治文化綜合創(chuàng)新的重要前提,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徐復觀一方面發(fā)掘西方政治文化中的民主與法治的精華,另一方面也批判了西方政治文化中自由與平等的矛盾、階級與歷史的局限及個人主義的弊端。他指出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缺少了政治家與公民的"道德的自覺"這樣一種思想與精神方面的堅實基礎。他反對兩極分化的社會,反對富貴豪強與民爭利,認為平等和分配正義是人的真正自由的基礎和必要的保證,以及他對資本主義弊端的批判,表明他是受到馬克思主義深刻影響的。徐復觀堅決反對通過全盤西化來建設現(xiàn)代中國,主張對西方政治文化加以區(qū)分和鑒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其政治文化綜合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诖,徐復觀認為中國必須學習和汲取西方政治文化中民主與法治方面的精華,使之與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精華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融合;同時儒家人文主義可以賦現(xiàn)代民主政治以道德和精神的內涵,可以彌補西方民主自由主義的缺陷。因此,他主張把先秦儒家的思想精華,如德治思想、民本主義和政治抗議精神等,與西方的民主和法治的思想精神相溝通融匯,通過綜合創(chuàng)新的途徑,來開創(chuàng)新的中國政治文化。這一政治文化綜合創(chuàng)新的理論是徐復觀政治思想的歸結點和落腳點,也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徐復觀關注中國的現(xiàn)實政治,力圖重建儒家的政治之道。他立足于自由主義者的立場來維護傳統(tǒng)文化,努力尋求傳統(tǒng)與自由的綜合創(chuàng)新,這是他對那個時代所作出的最具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但是,徐復觀的政治思想終究沒有逃脫唯心史觀的局限、階級的局限及歷史與時代的局限。從本質上來講,他所維護的是儒家倫理本位和心性之學的唯心主義傳統(tǒng),而建立在唯心史觀基礎上的道德理性和道德價值是不可能真正揭示政治思想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他所代表的是士人階級和知識分子的特殊利益,這決定了在他的價值理想中也不可能真正找到農民階級的位置。基于歷史和時代的局限,他對于政治文化綜合創(chuàng)新的構思與闡述也是不可能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這樣的綜合創(chuàng)新理論也不可能真正解決中國的民主政治問題。吸收和借鑒徐復觀政治思想的合理成分,對于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推動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啟示。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092
,
本文編號:15003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50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