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信息導航中用戶的完形認知心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可視化信息導航中用戶的完形認知心理研究
【摘要】:針對信息導航活動中用戶表現(xiàn)出的認知規(guī)律,從完形心理學的角度進行追溯。剖析檢索用戶的"心物場"在問題求解過程中的交互機理,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完形趨向律"對可視化導航結果所產(chǎn)生的影響。闡明信息導航的認知本質是用戶"補全知識圖形"的觀點,以期從心理學維度為可視化導航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作者單位】: 北華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北華大學信息技術與傳媒學院;
【關鍵詞】: 信息導航 心物場 完形趨向律 信息可視化
【基金】: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概念格的數(shù)字圖書館知識服務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14B62) 吉林省社科聯(lián)項目“面向社會需求的圖書館自助服務模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省聯(lián)1440-3)的成果
【分類號】:B842.1;G252
【正文快照】: 數(shù)字圖書館可視化技術的興起深刻改變了傳統(tǒng)的信息檢索方式,可視化的多媒體網(wǎng)絡載體為科研工作人員提供快捷、便利、可靠的科技信息資源[1]。然而信息爆炸的大趨勢下,大數(shù)據(jù)化信息資源呈現(xiàn)出異源異構異質的新屬性,伴隨而來的是對信息用戶檢索手段的嚴峻考驗。搜商已經(jīng)毫無疑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鄒永利;樊國曉;;信息檢索的大理論及其實踐[J];情報科學;2012年05期
2 方清華;;信息檢索過程模型的認知分析[J];情報雜志;2007年01期
3 劉佳;沈旺;李賀;;信息檢索認知模型及認知負荷評價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年24期
4 滕廣青;畢強;;知識組織體系的演進路徑及相關研究的發(fā)展趨勢探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年05期
5 周姍姍;畢強;高俊峰;;基于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信息檢索結果可視化呈現(xiàn)方法研究[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13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德勇;論毛澤東早期哲學思想及其在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沈躍春;馮友蘭對“大全”悖論的消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劉靜芳;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從馮友蘭到張岱年[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4 郭淑新;神秘主義:一種哲學的“境界”和“方法”——論馮友蘭對神秘主義的詮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謝樹放;;試談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關系[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6 王成華;馬克思主義哲學課教學改革芻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劉剛;;詮釋論視閾中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觀[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8 余秉頤;;現(xiàn)代新儒家文化哲學的核心理念[J];安徽史學;2010年06期
9 張曉峰;;淺談人性論對先秦法律思想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10 何慧娟;;格式塔意象圖式原理在翻譯中的應用[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如松;;3000年來的中國人類生態(tài)觀[A];青年生態(tài)學者論叢(一)[C];1991年
2 孫燁;;“天”與“神”——從宗教的根源比較中國與古希臘文明[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秦金亮;;心理學史編纂中的方法論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4 秦金亮;;論西方心理學研究中現(xiàn)象學方法發(fā)展的歷史軌跡[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5 張靜互;;孟子“禮”概念的三重含義——作為“門”、“心”、“人倫”的“禮”與其教育內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馬艷云;;西方學習動機理論的發(fā)展演變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馬艷云;;視覺搜索不對稱性研究的發(fā)展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史曉宇;;淺議《論語》對黨員干部素養(yǎng)的啟示[A];孔學研究(第十五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五次暨海峽兩岸第八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機械發(fā)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驅,中國歷史上著書介紹西方力學的第一人[A];第三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馬作武;;孔子殺少正卯考論[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建平;人類自我認知與行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曉雪;先秦兵家治國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袁曦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謝華;《長物志》造園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章莉萍;基于柵格模式的地圖圖形自動綜合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10 李樂;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鑫;清代以來恩施市城鎮(zhèn)景觀演變解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孫麗;安徽省非體育類在讀研究生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宋娜;植物景觀空間營造中的人性化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4 李彬;舞龍快樂合作式教學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學課外體育活動中開展的實驗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魏璐璐;現(xiàn)代主義在中國園林中應用的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田斌;儒家文化與中國國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王經(jīng)芹;中西義利觀及其對外交政策影響的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杜兆群;素描結構語言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林周;;“植物之王”卡爾·林奈[J];科學大觀園;2009年04期
2 許德山;張智雄;邢美鳳;;面向本體知識庫的可視化檢索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年08期
3 馬張華,陳志新;阮岡納贊對現(xiàn)代編目理論的貢獻[J];圖書館論壇;1998年02期
4 鄒永利;;情報學認知學派評述[J];圖書館論壇;2010年06期
5 趙蓉英;;論知識網(wǎng)絡的結構[J];圖書情報工作;2007年09期
6 張愛霞;張新民;羅衛(wèi)東;;信息查尋與信息檢索的整合研究——對IS&R集成研究框架的評述[J];圖書情報工作;2007年10期
7 彼得·英格沃森;秦喜艷;陸偉;;情境驅動的交互式信息檢索集成研究框架[J];圖書情報知識;2008年06期
8 程鵬;“《中圖法》和《杜威法》對照系統(tǒng)”的研制[J];圖書館學研究;2001年02期
9 王暢;;可視化信息檢索技術的應用——以EBSCOhost2.0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偉;造型藝術形式的完形[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付繼華;周勝;;完形測試調查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3 于萬鎖;;完形語篇解讀規(guī)律探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童丹;熊友奇;;譯者的完形活動與詩詞俄譯[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5 李延福;;談談完形測驗[J];山東外語教學;1980年02期
6 韓鍾恩;;音樂·歷史與“格式譜”——從風格演變看音樂與歷史的‘完形關系’[J];音樂藝術;1985年02期
7 李河泰;;試談完形測試[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8 李光榮;完形程序的由來及其在教學中的發(fā)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年04期
9 劉安海;;論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整合完形[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10 孫慧萍;;完形程序評述[J];福建外語;1993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舒華;劉寶霞;蘇昱;;中文易讀性完形測驗的初步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曹玲;移情別戀的學問[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4年
2 瀘州高中 劉定洪;高考英語后期復習[N];瀘州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董文;設計因素對完形測試難度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寧曉芳;完形填充應用于英語課堂測試的實證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3 段中燕;完形測試中文化圖式對學生測試過程的影響[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4 土潤濤;設計因素對高中英語完形測試難度影響的實證研究[D];延安大學;2012年
5 程光波;建筑完形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6 王兆梅;背誦對高中英語后進生高考完形閱讀能力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4年
7 曹萍;中學英語教學的“完形”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8 胡萍萍;大班幼兒審美感知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912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91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