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道德情緒的特點、發(fā)展及其對行為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8-13 04:13

  本文關鍵詞:道德情緒的特點、發(fā)展及其對行為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道德情緒 道德行為 內疚 羞恥 自豪


【摘要】:道德情緒是在個體根據社會規(guī)范或行為準則對行為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緒,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劃分;道德情緒中的自我意識情緒需要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等過程的參與,其發(fā)展也受眾多內外因素的影響;道德情緒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行為和神經科學層面的研究都表明道德情緒對于個體的道德行為及相關因素有重要影響;不同的道德情緒對行為的影響存在差異,且現有的相關研究結果仍存在爭議;未來研究應該加強關于道德情緒對道德行為影響的內在機制及腦科學研究,同時還應較多關注道德情緒及道德行為在較小兒童上的發(fā)展及實際應用。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
【關鍵詞】道德情緒 道德行為 內疚 羞恥 自豪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2JJD190001)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項目(12JYA003)
【分類號】: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個體的情緒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e)包括情緒理解,情緒表達和情緒調節(jié)等多方面的能力(Denham,Bassett,Wyatt,2007),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并不斷發(fā)展(LauWu,2012)。以往研究表明,情緒能力的發(fā)展影響個體社會交往、學業(yè)成就和生活滿意度等各個方面(LauWu,2012;Trentacost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劉文,楊麗珠,鄒萍;3~9歲兒童氣質類型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4期

2 章吉;陳英和;李雯;;兒童混合表情識別的發(fā)展及與基本表情識別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年02期

3 周曉林;于宏波;;社會情緒與社會行為的腦機制[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年01期

4 姚端維,陳英和,趙延芹;3~5歲兒童情緒能力的年齡特征、發(fā)展趨勢和性別差異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2期

5 張曉賢;桑標;;小學生內疚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年01期

6 陳英和,崔艷麗,王雨晴;幼兒心理理論與情緒理解發(fā)展及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3期

7 錢銘怡,戚健俐;大學生羞恥和內疚差異的對比研究[J];心理學報;2002年06期

8 丁芳;周捚;胡雨;;初中生內疚情緒體驗的發(fā)展及其對公平行為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4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獻英;幼兒羞恥發(fā)展及其與氣質、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2 王吉玉;幼兒尷尬發(fā)展特點及其與氣質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3 董傲然;幼兒內疚發(fā)展及其與氣質、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慧菁;蘇彥捷;;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版(預印本);2007年02期

2 陸慧菁;蘇彥捷;;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3 劉敏;;自閉癥的心理理論發(fā)展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章吉;陳英和;李雯;;兒童混合表情識別的發(fā)展及與基本表情識別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年02期

5 盧玲;;兒童情緒能力與同伴交往的相關研究述評[J];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6 羅明英;李冉冉;;親子關系中幼兒情緒社會化培養(yǎng)[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仲寧寧;王晶;;幼兒情緒能力的發(fā)展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J];大家;2011年24期

8 周英;;氣質對幼兒參與角色游戲的影響及指導建議[J];當代學前教育;2007年04期

9 王柳生;胡冬梅;;幼兒同伴接納與情緒理解的關系研究[J];當代學前教育;2008年05期

10 彭莉潔;;家長指導對幼兒觀看動畫片情緒理解的影響[J];當代學前教育;201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金榮;3-12歲兒童人格的結構評定及其發(fā)展特點的追蹤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文海;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俊山;中小學班主任的情感素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金宇;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社會認知缺陷的神經心理機制及早期篩查工具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5 張建端;《12~36月齡幼兒情緒社會性評估量表》修訂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李娜;聽力障礙兒童情緒理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婕;一項國際性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上海的實施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馮曉杭;中美大學生自我意識情緒跨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邢秀芳;基于同伴調節(jié)的課堂情緒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王元;3-5歲兒童自我調節(jié)各成分與其心理理論發(fā)展水平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靜鑫;4歲兒童氣質活動性與教養(yǎng)方式對其8歲問題行為的預測[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曉燕;孤獨癥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羅潔琴;10-13歲兒童意圖理解和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同伴接納關系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石瑜婷;大學生歸因方式、人格特征與內疚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德岐;中學生羞怯量表的編制及相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盧玲;促進4-5歲幼兒情緒調節(jié)能力發(fā)展的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劉強;大學生氣質類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親子溝通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昱文;中學生的自尊、歸因方式與自我意識情緒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朱丹;3-5歲幼兒多元智能發(fā)展特點及與氣質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10 黃微靜;假裝游戲促進幼兒情緒理解的發(fā)展[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左恩玲;劉平;;情境實驗在兒童心理發(fā)展研究中的應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2 洪琦,周勝利,姚凱南,劉靈;幼兒氣質量表的應用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1年03期

3 黃春香,蘇林雁,李雪榮;嬰幼兒行為和氣質的追蹤研究[J];湖南醫(yī)學;2001年04期

4 胡金生;;中文版內疚感問卷的信、效度及調查結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2期

5 竭婧;楊麗珠;;10-12歲兒童羞愧感理解的特點[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6 竭婧;楊麗珠;;三種羞恥感發(fā)展理論述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劉守旗;;對學前兒童羞愧感的實驗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8 李湘蘭;陳傳鋒;;自我意識情緒的概念、特征與模型[J];心理研究;2010年02期

9 丁芳;范李敏;陶紅;;公立初中流動人口子女學校人際適應的調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1年05期

10 辛自強;;發(fā)展心理學并非實驗科學[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亓圣華;中學生羞恥感與身體鍛煉之間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馮曉杭;中美大學生自我意識情緒跨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曉賢;兒童內疚情緒與初級情緒的發(fā)展差異[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韓璽英;中學生自我意識情緒理解能力及相關因素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竭婧;幼兒羞恥感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琛琛;小學兒童羞恥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及羞恥情緒對其合作行為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0年

4 孫源泉;羞怯大學生面孔認知特點的眼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曉潔;李丹;;集體道德情緒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11年02期

2 任俊;高肖肖;;道德情緒:道德行為的中介調節(jié)[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8期

3 周詳;楊治良;郝雁麗;;理性學習的局限:道德情緒理論對道德養(yǎng)成的啟示[J];道德與文明;2007年03期

4 許有云;岑國楨;;道德情緒判斷、錯誤信念與行為問題的關系——損人情境中幼兒反應的一項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6期

5 譚文嬌;王志艷;孟維杰;;道德情緒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J];心理研究;2012年06期

6 陳少華;道德情緒判斷及其歸因研究──兒童道德研究的新動向[J];心理學動態(tài);1999年02期

7 李靖;;道德情緒判斷及其歸因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09年04期

8 鄭信軍;溫小歐;吳瓊瓊;;中學生的道德情緒內隱觀研究[J];心理科學;2013年01期

9 李占星;曹賢才;龐維國;牛玉柏;;6~10歲兒童對損人情境下行為者的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4年03期

10 潘發(fā)達,盧家楣;兒童道德情緒歸因研究的進展及未來展望[J];心理科學;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汪茜;李淑清;莫書亮;;愿望和意圖理解對兒童道德情緒判斷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馮曉杭;張麗波;;3-6歲兒童道德情緒與行為特征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劉世宏;李丹;;青少年家庭道德情緒、移情發(fā)展與社會行為適應[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周詳;潘慧;;道德教育中真實情緒的健康發(fā)展[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正云;;過失情節(jié)的輕重對兒童道德情緒歸因的影響[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6 何曉麗;韓香香;張艷;王娜娜;齊冀;;同情、感召對內隱利他行為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宗利娟;袁潘;李丹;;外化行為問題與集體道德情緒、集體責任行為:班級氛圍的調節(jié)效應[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長春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馮曉杭 劉平;兒童小情緒 德育大文章[N];中國教育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高肖肖;東方人的道德情緒與掩飾行為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2 司曉霞;中學生道德情緒的特點及其與寬恕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3 李斯斯;集體行動的影響因素研究:社會認同感、道德傾向性與道德情緒[D];吉林大學;2014年

4 王鵬;中學生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特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于泳紅;兒童在向社會情境中的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D];河北大學;2001年

6 韓香香;感召、同情對內隱利他行為的影響[D];寧夏大學;2013年

7 王天驕;大學生志愿動機、道德情緒與志愿行為的關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8 朱芳英;工讀學校學生道德情緒判斷及其歸因特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6653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6653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778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