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9 14:02
本文關鍵詞:警察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蕪湖地區(qū)警察心理健康和職業(yè)倦怠的現(xiàn)況,分析影響蕪湖地區(qū)警察職業(yè)倦怠的影響因素,為采取針對該群體相應的心理保健措施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樣法,選取蕪湖市區(qū)及郊縣各分局警察428名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警種的一般情況調查;職業(yè)倦怠量表;90項癥狀清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特質應對方式問卷;使用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和AMOS17.0進行路徑分析。結果:在被調查的蕪湖地區(qū)428名警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職業(yè)倦怠,其中情緒衰竭,個人成就感和人格解體以高倦怠為臨界的檢出率分別是10%,21.9%和5.1%;不同性別的被試職業(yè)倦怠情況沒有差異。情緒衰竭維度上,20-29歲的被試顯著低于30-39及40-50年齡段的被試;個人成就感維度上,20-29歲的被試顯著高于30-39及40-50年齡段的被試;人格解體維度上,20-29歲的被試顯著低于30-39及40-50年齡段的被試。情緒衰竭維度上,未婚和已婚被試都顯著低于離異或喪偶被試,個人成就感維度上,未婚顯著低于已婚被試,人格解體維度上不同婚姻狀況的被試沒有差異。情緒衰竭維度上,工作年限在10-15年的被試顯著高于工作5年以下及5-10年的,個人成就感維度上,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顯著高于工作5年以上的各個年齡段被試,人格解體維度上,工作10-15年及15年以上的顯著高于5年以下及5-10年的被試。在情緒衰竭和人格解體維度上,本科及以上學歷被試要顯著低于高中及大專學歷的被試,在個人成就感維度上,本科及以上學歷要顯著高于高中和大專學歷的被試。治安警在情緒衰竭上顯著高于特警和交通警,刑偵警顯著高于特警,個人成就感維度上,各警種沒有顯著差別,在人格解體維度上,治安警顯著高于特警和交通警,而特警顯著低于刑偵、交通和綜合警察。心理健康狀況中,各個因子陽性篩查中發(fā)現(xiàn),檢出率較高的因子分別是強迫狀態(tài)、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抑郁、焦慮、偏執(zhí)和軀體化,各個因子與全國常模的比對中發(fā)現(xiàn),各因子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偏低一點的水平;積極應對高于全國常模,消極應對低于全國常模;主觀支持要遠大于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不是很高。情緒衰竭與SCL-90的總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明顯正相關,與自我效能感均分、積極應對、社會支持的總分及其三個因子分均呈明顯負相關。個人成就感與SCL-90的總分、其各因子分及消極應對均呈明顯負相關,與自我效能感、積極應對、社會支持總分及對支持的利用呈明顯的正相關。人格解體與SCL-90總分、除軀體化以外的因子分及消極應對呈明顯的正相關,與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呈明顯的負相關。人格解體、SCL-90總分和社會支持總分對情緒耗竭有預測作用;積極應對、SCL-90總分、自我效能感和人格解體對個人成就感有預測作用;消極應對、情緒衰竭和個人成就感對人格解體有預測作用。路徑分析中,自我效能感通過消極應對影響人格解體;自我效能感通過積極應對影響個人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個人成就感;社會支持總分影響情緒衰竭;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總分呈正相關,社會支持總分和人格解體呈負相關,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呈負相關,個人成就感和情緒衰竭呈負相關,SCL-90總分和情緒衰竭、人格解體有正相關,與個人成就感存在負相關。結論:蕪湖地區(qū)警察的職業(yè)倦怠情況較嚴重,心理健康狀況水平較低。受家庭、個人自身以及社會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相關部門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培訓與警察職業(yè)培訓相結合,采取各種方法來提高警察的自我效能感、健全警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和培養(yǎng)積極的應對方式來減少職業(yè)倦怠。
【關鍵詞】:警察 職業(yè)倦怠 心理健康 影響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皖南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3
【目錄】:
- 中英文縮略詞對照表5-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3
- 研究內容與方法13-18
- 1 研究內容13-16
- 1.1 研究對象13-14
- 1.2 測定工具及評定方法14-16
- 2 方法16-18
- 2.1 調查方法16-17
- 2.2 技術路線圖17-18
- 結果18-40
- 1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18-22
- 2 研究對象職業(yè)倦怠、SCL-90、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狀況22-32
- 2.1 研究對象職業(yè)倦怠的狀況22-29
- 2.1.1 不同性別職業(yè)倦怠的差異比較23-24
- 2.1.2 不同年齡段職業(yè)倦怠的差異比較24-25
- 2.1.3 不同婚姻狀況職業(yè)倦怠差異比較25-26
- 2.1.4 不同工作年限職業(yè)倦怠的差異比較26-27
- 2.1.5 不同學歷狀況職業(yè)倦怠的差異比較27-28
- 2.1.6 不同警種的研究對象的差異比較28-29
- 2.2 研究對象SCL-90的狀況29-31
- 2.3 研究對象自我效能感狀況31
- 2.4 研究對象特質應對方式狀況31
- 2.5 研究對象社會支持評定狀況31-32
- 3.警察職業(yè)倦怠的相關分析32-33
- 4 警察職業(yè)倦怠的回歸分析33-35
- 5.警察職業(yè)倦怠的路徑分析35-40
- 討論40-48
- 1.警察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40-43
- 2.職業(yè)倦怠影響因素分析43-48
- 結論48-49
- 參考文獻49-52
- 綜述52-62
- 參考文獻58-62
- 附錄62-71
- 作者簡介及讀研期間主要科研成果71-72
- 致謝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沃歡;金瑾;林丹;劉哲;;警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新疆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4年01期
2 王寧霞;;監(jiān)獄干警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及心理健康維護的探討[J];社會心理科學;2010年Z1期
3 皮華英;楊元花;;關于警察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的調查[J];政法學刊;2010年03期
4 賀元驊;鳳四海;胡世群;楊驍勇;;警察工作倦怠與社會支持關系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范如意;;公安民警職業(yè)倦怠研究綜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4期
6 孟雪梅;李劍英;岳玲梅;劉小蕓;鄭琳;苗麗玲;張本;;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4期
7 李儒林;;警察職業(yè)倦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11期
8 趙崇蓮;蘇銘鑫;;職業(yè)倦怠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4期
9 張艷;;國內外警察工作倦怠感研究綜述[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10 王來賓;;高校教師職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職業(yè)倦怠之關系[J];池州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本文編號:5894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58946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