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青少年關于中美日國家形象的認知——基于“詞語自由聯想”測試的分析
本文關鍵詞:菲律賓青少年關于中美日國家形象的認知——基于“詞語自由聯想”測試的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國家形象 菲律賓青少年 自由聯想 加權統(tǒng)計
【摘要】:本文運用心理學的"詞語自由聯想"實驗方法,對菲律賓來華留學青少年進行測試并結合加權統(tǒng)計分析,試圖獲得菲律賓青少年心中的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形象?梢钥吹,受試群體心中的中國、美國、日本形象總體上是積極的,但差異也是明顯的:相比較而言,美國的正面信息最強,日本的負面信息更多些;受試者對"中國"的聯想更多地與歷史相聯系,而對"美國"的聯想更注重現在。這些結論也許有助于更為客觀地揭示菲律賓青少年心目中的中美日國家形象的概念結構,為我們的國家形象修辭構筑提供切實的參考。
【作者單位】: 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關鍵詞】: 國家形象 菲律賓青少年 自由聯想 加權統(tǒng)計
【分類號】:B841;D433.41
【正文快照】: 修辭不僅意味著表達,同時更是“(我)表達-(你)接受-(他)監(jiān)督”的一個完整過程(胡范鑄,2009),國家形象的修辭也是如此。因此,研究國家形象修辭就不能不關注作為完整過程的必有環(huán)節(jié)的接受問題。本文就探討國家形象的接受群體的認知問題。一、地緣政治與東南亞地區(qū)的中、美、日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胡范鑄;;“言語主體”:語用學一個重要范疇的“日常語言”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胡范鑄;薛笙;;作為修辭問題的國家形象傳播[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胡亦名;;上海中學生關于日美韓國家形象的概念結構——基于“詞語自由聯想”測試的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4 白麗娜;;中國各省市形象在西方網絡世界的傳播——基于英、漢兩種語言媒介和網絡前三頁檢索的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5 胡范鑄;“修辭”是什么?“修辭學”是什么?[J];修辭學習;2002年02期
6 戴健林,李朝旭;中國人法律概念的心理結構探究:一項對詞的自由聯想結果的內容分析[J];心理科學;2000年02期
7 胡范鑄;陳佳璇;甘蒞豪;周萍;;“海量接受”下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研究的方法設計——兼論構建“機構形象修辭學”和“實驗修辭學”的可能[J];當代修辭學;2013年04期
8 樊小玲;;國家形象修辭中的核心話語和支持性話語——基于H7N9與SARS時期官方媒體報道的分析[J];當代修辭學;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桂芹;;多元性、認知性、互動性的修辭學理論——讀《理論修辭學——宏觀視野下的大修辭》[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6期
2 郭偉;;網絡空間中修辭行為的符號學分析[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3 于宏;;試談閱讀與寫作中平常詞語的藝術化[J];滄桑;2006年05期
4 趙國軍;;修辭學轉向與“零度”[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5 馬睿穎;林大津;;從表達效果到交際效果:現代漢語修辭觀的語用學轉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張云秀;;論法官的修辭[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7 戴健林,任杰,路紅;兒童法律概念的心理結構探究[J];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03期
8 楊昌國;劉艷芳;;中國古典詩學的詩性智慧[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吳曉暉;陳佳璇;;政治領袖的影像與國家形象的修辭——以美國白宮發(fā)布的總統(tǒng)影像為例的分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10 唐青葉;;話語政治的分析框架及其意義[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振華;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勝利;基于語料庫的當代漢語劇本中作為面子威脅行為的請求拒絕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樊小玲;漢語指令言語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朝旭;社會判斷的內隱和外顯過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毓民;漢語國際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雯;中國文論在美國[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陳佳璇;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詢問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呂晶晶;合意性原則與刑事庭審轉述行為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9 許紅菊;漢語修辭與詞匯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王懋康;危機話語修辭情境理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倩;基于語言觀的幼兒語言教育價值取向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2 季清芬;從修辭角度評析中國英語媒體效果[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賈紅英;論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育[D];武漢大學;2005年
4 馮桂芹;“拒絕”事件的修辭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5 張小燕;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及其培養(yǎng)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7年
6 禹鈺;情緒對成就動機與風險決策關系的調節(jié)效應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佳;中國人的送禮觀念與影響因素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8 陶染春;回族潔凈概念的內隱結構分析及跨文化交際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9 劉洋;關于對外漢語修辭教學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10 賈計榮;當代初中生網絡概念的心理結構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童世駿;沒有“主體間性”就沒有“規(guī)則”——論哈貝馬斯的規(guī)則觀[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胡范鑄;漢語修辭學與語用學整合的需要、困難與途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胡范鑄;突發(fā)危機管理的一個語用學分析——兼論語言學的研究視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胡范鑄;實話如何實說:突發(fā)公共安全危機管理中的政府信息發(fā)布——危機管理的語用分析之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胡范鑄;;“言語主體”:語用學一個重要范疇的“日常語言”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胡范鑄;薛笙;;作為修辭問題的國家形象傳播[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陳佳璇;胡范鑄;;指稱、事實、觀念——看守所在押者身份稱謂的社會認知語言學分析[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8 胡范鑄;;言語行為的合意性、合意原則與合意化[J];外語學刊;2009年04期
9 陸曉禾;;“中國制造”與中國經濟倫理學[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趙杰;劉永兵;;語言·社會·權力——論布迪厄的語言社會觀[J];外語學刊;2013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媛;呂濤;;記一以精神分析為背景的團體成長小組[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劉丹丹;;一名抑郁癥大學生的診斷、咨詢和治療[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0年04期
3 李朝旭;姜璐璐;劉佳;劉陽;民間文化心理學研究小組;;“愛情”與“友誼”概念表征的差異——基于字詞聯想的比較[J];心理科學;2009年03期
4 徐偉;李朝旭;韓仁生;;友誼的結構研究——一項對大學生友誼內隱觀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5期
5 劉佳;李朝旭;;民間概念研究:中國人“送禮”的內隱結構初探[J];心理研究;2010年02期
6 馬志國;解夢:走進一個并不神秘的王國[J];健康生活;2005年08期
7 蔡晨瑞;;夢見和女生做愛[J];醫(yī)學心理指導(校園心理);2006年05期
8 ;你的性格適合報考什么專業(yè)[J];少年文摘;2002年08期
9 馬志國;;解夢:走進一個并不神秘的王國[J];心理世界;2003年08期
10 李德明;吳振云;;詞對記憶的動態(tài)過程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198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倩;李建偉;張康德;;自戀的心理結構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曉;李建偉;;暗戀的心理結構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徐偉;李朝旭;韓仁生;;友誼的結構研究——一項對大學生友誼內隱觀的調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彭瑞祥;陳永明;;漢語語義記憶提取的初步研究[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5 施琪嘉;;夢及其意義[A];第2屆中國睡眠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6 劉海燕;陳俊;張積家;;顏色-物體Stroop效應的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屈青青;李朝旭;;大學生對“鬼”概念的表征初探[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奰;管益杰;張立榮;賀晨曦;;品牌滿意度、品牌情感偏好的反應時指標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娜;李建偉;余鵬;;大學生幸福內隱觀的調查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金盛華;王藝;;銀行從業(yè)人員的幸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叢中;自由聯想:讓大腦“散步”[N];健康報;2003年
2 黃吉;精神分析解心愁[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3 平凡;自我調節(jié)戰(zhàn)勝自卑[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4 本報實習記者 李京淑;釋夢是科學的心理咨詢[N];北京科技報;2007年
5 姜作金;心理治療的常用方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諶譽;“流程式”聯想加工系列效應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桃林;概念圖像化引導對創(chuàng)造性聯想影響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3 李慎秀;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與詞語聯想能力關系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4 安獻麗;大學生的夢內容探索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徐云;關于弗洛伊德著作中壓抑之物概念的文獻復習[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5591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55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