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思維訓練對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批判思維訓練對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批判思維 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 發(fā)散思維 原型啟發(fā)
【摘要】:創(chuàng)新是指通過對現(xiàn)有事物的觀察、分析、綜合、推理、想象,突破原有知識的范疇,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提出新方法,創(chuàng)造新產(chǎn)品、新成果,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創(chuàng)新分為準備期、創(chuàng)造期、完善期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既離不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離不開批判思維的參與。然而,目前將批判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結合起來進行的實證研究相對比較少。為了探討批判思維對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的影響,本研究對批判思維進行如下操作性定義:批判思維指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尤其是站在問題情境或屬性的對立面進行思考。所采用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任務為發(fā)散思維任務中的非尋常用途測驗任務和原型啟發(fā)任務。該研究分為三個實驗,每個實驗進行之前,每個被試先填寫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特質量表(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CTDI)。實驗1的目的旨在探討對批判思維本身的訓練,是否有利于提高思維的獨特性。實驗為單因素兩水平設計,分為控制組和樣例訓練組,采取“前測-CT訓練-后測”實驗范式,要求被試對給定的材料進行質疑并寫出質疑原因,因變量為被試質疑原因的流暢性和獨特性。結果顯示,前測時實驗組和控制組獨特性得分沒有顯著差異,而在經(jīng)過實驗處理后的后測中,兩組被試獨特性得分卻存在顯著差異。由于兩組被試在CCTDI得分上沒有差異,所以可以認為是由于批判思維的訓練,導致了被試在獨特性得分上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說,對批判思維本身的訓練,有利于提高思維的獨特性。因此,接下來設計了實驗2和實驗3。實驗2旨在探討批判思維訓練是否能夠提高無固定答案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實驗為單因素3水平設計,分為控制組、樣例訓練組和策略訓練組,因變量為被試能想到的物品非尋常用途的獨特性、靈活性、流暢性得分,采用“是/否進行批判思維訓練-呈現(xiàn)物品及其通常用途-書寫答案”實驗范式。結果顯示,控制組和樣例組、樣例組和策略組在獨特性的得分上差異顯著,但控制組和策略組差異不顯著。因此,實驗2表明使用批判思維訓練后,有利于提高發(fā)散思維的獨特性,且采取樣例學習效果最好。實驗3旨在探討批判思維訓練是否能夠提高有固定答案的頓悟類問題解決能力,即原型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實驗為單因素3水平設計,自變量為是否進行批判思維訓練,分為控制組、樣例訓練組、策略訓練組三個水平,因變量為原型再認的得分、原型啟發(fā)率、問題解決率,采用“是/否進行批判思維訓練-原型學習-原型再認-解決新問題”的多對多實驗范式。結果顯示,三組被試在原型的再認成績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原型啟發(fā)率、問題解決率上,控制組與樣例組、控制組與策略組差異均顯著,樣例組與策略組差異不顯著。因此,實驗3表明批判思維訓練能夠有利于幫助被試提取原型中的關鍵信息,并更有效的解決頓悟類問題。綜合3個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1)批判思維能力本身可以通過相應的訓練得以提高;(2)批判思維訓練對發(fā)散思維、原型啟發(fā)問題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類型均有顯著影響。對于發(fā)散思維問題解決,采用樣例訓練效果最好;對于原型啟發(fā),樣例訓練與策略訓練均能提高問題解決成功率。
【關鍵詞】:批判思維 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 發(fā)散思維 原型啟發(fā)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842.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引言9-16
- 1.1 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9-12
- 1.1.1 創(chuàng)造性問題的涵義9-10
- 1.1.2 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概述10-12
- 1.2 批判思維概述12-15
- 1.2.1 批判思維定義12-13
- 1.2.2 批判思維特征、結構與測量13-15
- 1.3 批判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關系15-16
- 2 問題的提出16-17
- 3 實驗1:批判思維訓練對思維獨特性的影響17-24
- 3.1 實驗目的17
- 3.2 實驗方法17-19
- 3.2.1 被試17
- 3.2.2 實驗材料17
- 3.2.3 實驗設計17
- 3.2.4 實驗程序17-18
- 3.2.5 任務評分18
- 3.2.6 數(shù)據(jù)處理18-19
- 3.3 實驗結果19-23
- 3.3.1 評分者一致性信度分析19
- 3.3.2 實驗組控制組獨特性得分描述性統(tǒng)計及差異比較19-20
- 3.3.3 實驗組控制組流暢性得分描述性統(tǒng)計及差異比較20-21
- 3.3.4 實驗組控制組CCTDI得分描述性統(tǒng)計及差異比較21-23
- 3.4 討論23-24
- 4 實驗2:批判思維訓練對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的影響24-32
- 4.1 實驗目的24
- 4.2 實驗方法24-26
- 4.2.1 被試24
- 4.2.2 實驗材料24
- 4.2.3 實驗設計24
- 4.2.4 實驗程序24-26
- 4.2.5 任務評分26
- 4.2.6 數(shù)據(jù)處理26
- 4.3 實驗結果26-31
- 4.3.1 評分者一致性信度分析26
- 4.3.2 三組被試獨特性得分描述性統(tǒng)計及差異比較26-28
- 4.3.3 三組被試流暢性、靈活性得分差異比較28-29
- 4.3.4 三組被試CCTDI得分描述性統(tǒng)計及差異比較29-31
- 4.4 討論31-32
- 5 實驗3:批判思維訓練對原型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的影響32-40
- 5.1 實驗目的32
- 5.2 實驗方法32-34
- 5.2.1 被試32
- 5.2.2 實驗材料32
- 5.2.3 實驗設計32
- 5.2.4 具體實驗程序32-33
- 5.2.5 任務評分33-34
- 5.2.6 數(shù)據(jù)處理34
- 5.3 實驗結果34-39
- 5.3.1 三組被試原型激活率、問題解決正確率描述性統(tǒng)計及差異比較34-35
- 5.3.2 原型回憶成績與原型激活率、問題解決成功率相關分析結果35
- 5.3.3 三組被試CCTDI得分描述性統(tǒng)計及差異比較35-37
- 5.3.4 三組被試問題解決反應時差異比較37-39
- 5.4 討論39-40
- 6 總討論40-44
- 6.1 批判思維訓練為何能夠提高問題解決能力40
- 6.2 這種提高是狀態(tài)性的還是特質性的40
- 6.3 如何訓練創(chuàng)造力及批判思維能力40-43
- 6.3.1 發(fā)散思維任務訓練方法40-42
- 6.3.2 原型啟發(fā)任務訓練方法42
- 6.3.3 批判思維訓練方法42-43
- 6.4 研究不足與展望43-44
- 7 結論44-45
- 參考文獻45-47
- 致謝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德鵬;批判思維導論[J];學術論壇;1990年03期
2 吉五清;劉喜平;朱麗娜;;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J];甘肅教育;2012年20期
3 趙華飛;;試論馬克思哲學的實踐批判思維方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5期
4 張小妮;;基于場獨立、場依存的批判思維培養(yǎng)研究[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盧國禮;;培養(yǎng)泛讀能力 鍛煉批判思維[J];基礎教育論壇;2014年01期
6 趙華飛;陳飛;;馬克思哲學實踐批判思維方式新探[J];學理論;2010年21期
7 田蕾;;大學英語教學中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視界;2013年32期
8 安雪花;;淺議大學英語精讀教學與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海外英語;2011年11期
9 李宜冰;;日本語教育存在的問題點[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韓瑞芳;;關于批判思維在學術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演繹在批判性學術中的功能[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2 何德芳;侯杰泰;倫妙芝;;學生批判思維的評量工具[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范偉;科學精神、批判思維與尊重個性[N];學習時報;2012年
2 南方日報評論員;通過爭鳴激發(fā)批判思維[N];南方日報;2012年
3 袁磊;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批判思維[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4 屠春友;創(chuàng)新是科學的本質和靈魂[N];人民日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曾小英;批判思維訓練對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6年
2 陳倩;高校研究生學術批判思維的訓練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劉彥;研究生學術批判思維弱化及其教育調適[D];西南大學;2011年
4 文衛(wèi)華;論中學生歷史批判意識的形成及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黎亭亭;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批判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443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54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