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特質寬恕問卷的編制
發(fā)布時間:2022-02-26 07:18
本研究旨在編制一份適用于中國大學生的特質寬恕問卷,希望以此作為寬恕研究和寬恕教育的測評工具。在對西方現(xiàn)有特質寬恕測量工具評介的基礎上,結合前期的文獻整理、開放式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分別對614名和413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按照編制問卷的標準化流程,對獲得數(shù)據(jù)進行項目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大學生特質寬恕問卷信效度指標符合心理測量學標準;問卷由寬容饒恕和報復記仇2個因子構成,共有8個項目,累積方差貢獻率為48. 11%;與其他競爭模型相比,兩因素的特質寬恕模型擬合指數(shù)最佳。
【文章來源】: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9,7(08)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1引言
2方法
2.1初測項目的形成
2.2 施測方法
2.2.1研究對象
2.2.2研究工具
2.2.3研究程序
3結果與分析
3.1項目分析
3.2探索性因素分析
3.3信度分析
3.4效度分析
(1) 內容效度
(2) 結構效度
(3) 效標關聯(lián)效度
3.5驗證性因素分析
4討論
附錄———大學生特質寬恕問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量表中的措辭效應:類型、機制及控制方法[J]. 余小霞,辛自強,苑媛.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6(09)
[2]大學生自尊與寬恕傾向的關系:歸因的中介作用[J]. 黎玉蘭,付進.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3(01)
[3]大學生寬恕心理與主觀幸福感關系[J]. 張建育,胡雪琴.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1(09)
[4]長春市大學生人際寬恕與人際關系困擾關系[J]. 高燕,李兆良.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0(11)
[5]由三個寬恕模型看寬恕研究新進展[J]. 馬潔,鄭全全.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5)
[6]中國人寬恕性情的文化詮釋[J]. 傅宏. 南京社會科學. 2009(08)
[7]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寬恕心理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J]. 黃華金. 社會心理科學. 2009(02)
[8]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寬恕心理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J]. 黃華金. 社會心理科學. 2009 (02)
[9]大學生寬恕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J]. 李湘暉.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8(07)
[10]寬恕與心理健康[J]. 羅春明,黃希庭.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4(10)
本文編號:3644211
【文章來源】: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9,7(08)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1引言
2方法
2.1初測項目的形成
2.2 施測方法
2.2.1研究對象
2.2.2研究工具
2.2.3研究程序
3結果與分析
3.1項目分析
3.2探索性因素分析
3.3信度分析
3.4效度分析
(1) 內容效度
(2) 結構效度
(3) 效標關聯(lián)效度
3.5驗證性因素分析
4討論
附錄———大學生特質寬恕問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量表中的措辭效應:類型、機制及控制方法[J]. 余小霞,辛自強,苑媛.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6(09)
[2]大學生自尊與寬恕傾向的關系:歸因的中介作用[J]. 黎玉蘭,付進.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3(01)
[3]大學生寬恕心理與主觀幸福感關系[J]. 張建育,胡雪琴.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1(09)
[4]長春市大學生人際寬恕與人際關系困擾關系[J]. 高燕,李兆良.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0(11)
[5]由三個寬恕模型看寬恕研究新進展[J]. 馬潔,鄭全全.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5)
[6]中國人寬恕性情的文化詮釋[J]. 傅宏. 南京社會科學. 2009(08)
[7]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寬恕心理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J]. 黃華金. 社會心理科學. 2009(02)
[8]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寬恕心理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J]. 黃華金. 社會心理科學. 2009 (02)
[9]大學生寬恕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J]. 李湘暉.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8(07)
[10]寬恕與心理健康[J]. 羅春明,黃希庭.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4(10)
本文編號:3644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4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