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對情緒再認記憶的影響研究 ——來自ERP的證據
發(fā)布時間:2022-02-21 15:13
焦慮是對未來威脅的預期,焦慮個體常常表現出對未來危險信息的肌肉緊張、警覺準備和逃避行為。目前關于認知偏差的研究,尤其是在記憶加工領域,是許多研究者關注的焦點,而焦慮相關的認知記憶偏差的證據仍然不足,且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也不一致。特質性焦慮是一種具有個體差異性的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研究發(fā)現,高特質性焦慮個體與焦慮障礙患者在行為與認知功能方面有很高的相似度,故特質性焦慮被稱為焦慮障礙的前存在形式。迄今為止,高特質焦慮個體在再認記憶加工中是否存在負性偏向仍不清楚。實際上,焦慮的不同不僅體現在人格特質上,還表現在不同的焦慮水平上。狀態(tài)焦慮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情緒,是一種短暫的情緒體驗,是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產生的生理喚起和主觀感受(如緊張、恐懼)。本研究將焦慮的兩方面(特質性和狀態(tài)性焦慮)都納入自變量范圍,測量其在再認記憶的認知加工上是否存在負性偏向。實驗一使用誘發(fā)/不誘發(fā)焦慮想象實驗操作,把被試按照高、低特質性焦慮與高、低狀態(tài)性焦慮分為四組(高特質性伴隨高狀態(tài)性焦慮組、高特質性伴隨低狀態(tài)性焦慮組、低特質性伴隨高狀態(tài)性焦慮組、低特質性伴隨低狀態(tài)性焦慮組)。要求被試完成經典記憶-再認任務,結果顯示...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文獻綜述
1.1 焦慮
1.2 特質性焦慮
1.3 狀態(tài)性焦慮
1.4 焦慮與記憶
1.5 再認記憶
1.5.1 經典再認記憶
1.5.2 熟悉性與回想
1.5.3 再認記憶偏向
1.6 特質性與狀態(tài)性焦慮對情緒再認記憶的影響
2.問題提出和研究假設
2.1 問題提出
2.2 研究方案
2.3 創(chuàng)新點
3.研究一.特質性與狀態(tài)性焦慮對經典再認記憶的影響
3.1 實驗目的
3.2 實驗方法
3.2.1 實驗設計
3.2.2 實驗材料
3.2.3 被試
3.3 實驗程序
3.4 數據分析及結果
3.4.1 行為數據分析
3.4.2 腦電數據記錄
3.4.3 腦電數據分析
3.5 數據結果
3.5.1 操作性檢查
3.5.2 行為結果
3.5.3 腦電結果
3.6 討論
4.研究二.特質性與狀態(tài)性焦慮對回想的影響
4.1 實驗目的
4.2 實驗方法
4.2.1 實驗設計
4.2.2 被試
4.2.3 實驗材料
4.2.4 實驗程序
4.2.5 行為數據分析
4.2.6 腦電記錄
4.2.7 腦電數據分析
4.3 實驗結果
4.3.1 狀態(tài)性焦慮分組
4.3.2 行為數據實驗結果
4.3.3 腦電成分分析
4.4 討論
5.總討論
5.1 總討論
5.2 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6.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普通人群焦慮障礙患病率的薈萃分析[J]. 胡強,萬玉美,蘇亮,李惠,金一,李婷,王繼軍,李春波,張明園.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3 (04)
[2]不同情緒背景下來源記憶的ERPs研究[J]. 胡哲,張欽,梁九清,郭春彥. 心理學報. 2013(07)
[3]漢語情感詞系統(tǒng)的初步編制及評定[J]. 王一牛,周立明,羅躍嘉.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8(08)
[4]內隱和外顯記憶的發(fā)展研究[J]. 郭力平,楊治良. 心理科學. 1998(04)
[5]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J]. 鄭曉華,李延知.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97(04)
[6]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題在長春的測試報告[J]. 鄭曉華,舒良,張艾琳,黃桂蘭,趙吉鳳,孫明,付源,李華,徐丹.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93(02)
本文編號:3637516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文獻綜述
1.1 焦慮
1.2 特質性焦慮
1.3 狀態(tài)性焦慮
1.4 焦慮與記憶
1.5 再認記憶
1.5.1 經典再認記憶
1.5.2 熟悉性與回想
1.5.3 再認記憶偏向
1.6 特質性與狀態(tài)性焦慮對情緒再認記憶的影響
2.問題提出和研究假設
2.1 問題提出
2.2 研究方案
2.3 創(chuàng)新點
3.研究一.特質性與狀態(tài)性焦慮對經典再認記憶的影響
3.1 實驗目的
3.2 實驗方法
3.2.1 實驗設計
3.2.2 實驗材料
3.2.3 被試
3.3 實驗程序
3.4 數據分析及結果
3.4.1 行為數據分析
3.4.2 腦電數據記錄
3.4.3 腦電數據分析
3.5 數據結果
3.5.1 操作性檢查
3.5.2 行為結果
3.5.3 腦電結果
3.6 討論
4.研究二.特質性與狀態(tài)性焦慮對回想的影響
4.1 實驗目的
4.2 實驗方法
4.2.1 實驗設計
4.2.2 被試
4.2.3 實驗材料
4.2.4 實驗程序
4.2.5 行為數據分析
4.2.6 腦電記錄
4.2.7 腦電數據分析
4.3 實驗結果
4.3.1 狀態(tài)性焦慮分組
4.3.2 行為數據實驗結果
4.3.3 腦電成分分析
4.4 討論
5.總討論
5.1 總討論
5.2 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6.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普通人群焦慮障礙患病率的薈萃分析[J]. 胡強,萬玉美,蘇亮,李惠,金一,李婷,王繼軍,李春波,張明園.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3 (04)
[2]不同情緒背景下來源記憶的ERPs研究[J]. 胡哲,張欽,梁九清,郭春彥. 心理學報. 2013(07)
[3]漢語情感詞系統(tǒng)的初步編制及評定[J]. 王一牛,周立明,羅躍嘉.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8(08)
[4]內隱和外顯記憶的發(fā)展研究[J]. 郭力平,楊治良. 心理科學. 1998(04)
[5]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J]. 鄭曉華,李延知.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97(04)
[6]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題在長春的測試報告[J]. 鄭曉華,舒良,張艾琳,黃桂蘭,趙吉鳳,孫明,付源,李華,徐丹.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93(02)
本文編號:3637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3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