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情緒對道德行為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5 21:07
敬畏作為人類一種重要的情緒體驗由來已久,但關(guān)于敬畏情緒的心理學實證研究主要在2003年敬畏的原型模型提出后才逐漸出現(xiàn)。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敬畏和道德相關(guān)行為的關(guān)系,但仍缺少研究直接對敬畏情緒和道德行為的關(guān)系做系統(tǒng)研究,尤其是對道德行為的兩個方面——規(guī)范性道德(表現(xiàn)為做出道德的行為)和禁止性道德(表現(xiàn)為不做不道德的行為)分別進行檢驗,并且敬畏情緒影響道德行為的心理機制尚不清晰,國內(nèi)關(guān)于敬畏情緒的心理學實證研究也相對缺乏,繼續(xù)開展對敬畏情緒的應用研究和本土研究是該領(lǐng)域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敬畏情緒影響道德行為的心理機制可能是敬畏影響人的自我認同水平,讓人從超越個體、關(guān)系與局部團體的普遍性層面定義自己,把自己當做人類與自然中的一員來認知和行動,從而強化遵守規(guī)范性道德,減少違背禁止性道德。本研究通過四個研究對敬畏情緒對道德行為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進行探究。研究一從人格差異的角度探究特質(zhì)性敬畏和道德行為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比較容易產(chǎn)生敬畏情緒的人也表現(xiàn)出更高的道德行為水平。研究二用敬畏誘發(fā)源中最具普遍性的大自然景觀圖誘發(fā)敬畏情緒,并且驗證普遍性自我對道德行為的中介作用。但對道德行為的兩個方面分別進行檢驗...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敬畏情緒效價評估各組人數(shù)分布??
圖3.?2與敬畏相關(guān)的各類事物出現(xiàn)頻次??
圖5.?3不同實驗條件設置組兩種道德行為對比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產(chǎn)生敬畏的游客更有道德嗎?——基于實驗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 盧東,張博堅,王沖,田野,Samart POWPAKA. 旅游學刊. 2016(12)
[2]大學生敬畏情緒與主觀幸福感研究[J]. 董蕊.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6(05)
[3]組織成員敬畏感對組織公民行為的促進作用研究[J]. 田野,盧東,張博堅,陳宇. 軟科學. 2016(03)
[4]積極情緒之敬畏[J]. 董蕊,彭凱平,喻豐. 心理科學進展. 2013(11)
[5]道德自我調(diào)節(jié)對親社會行為和違規(guī)行為的影響[J]. 李谷,周暉,丁如一. 心理學報. 2013(06)
[6]大學生道德認同、親社會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J]. 曾曉強.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7]欽佩感:一種見賢思齊的積極情緒[J]. 陳世民,吳寶沛,方杰,孫配貞,高良,熊紅星,鄭雪. 心理科學進展. 2011(11)
[8]中國語境中的“敬畏感”[J]. 王曉麗. 道德與文明. 2009(04)
[9]敬畏之心:儒家立論及其與基督教的差異[J]. 任劍濤. 哲學研究. 2008(08)
[10]原型理論視野中的親社會行為研究[J]. 寇彧,張慶鵬,付艷.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8(02)
博士論文
[1]大學生敬畏感問題研究[D]. 王克.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6
碩士論文
[1]道德“高上”:位置高低對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的影響[D]. 易蘭新.廣西師范大學 2017
[2]蒙古族大學生敬畏感與親社會行為的實證研究[D]. 韓汪慧.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7
[3]棄善從惡:道德許可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D]. 李婧怡.廣西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396811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敬畏情緒效價評估各組人數(shù)分布??
圖3.?2與敬畏相關(guān)的各類事物出現(xiàn)頻次??
圖5.?3不同實驗條件設置組兩種道德行為對比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產(chǎn)生敬畏的游客更有道德嗎?——基于實驗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 盧東,張博堅,王沖,田野,Samart POWPAKA. 旅游學刊. 2016(12)
[2]大學生敬畏情緒與主觀幸福感研究[J]. 董蕊.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6(05)
[3]組織成員敬畏感對組織公民行為的促進作用研究[J]. 田野,盧東,張博堅,陳宇. 軟科學. 2016(03)
[4]積極情緒之敬畏[J]. 董蕊,彭凱平,喻豐. 心理科學進展. 2013(11)
[5]道德自我調(diào)節(jié)對親社會行為和違規(guī)行為的影響[J]. 李谷,周暉,丁如一. 心理學報. 2013(06)
[6]大學生道德認同、親社會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J]. 曾曉強.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7]欽佩感:一種見賢思齊的積極情緒[J]. 陳世民,吳寶沛,方杰,孫配貞,高良,熊紅星,鄭雪. 心理科學進展. 2011(11)
[8]中國語境中的“敬畏感”[J]. 王曉麗. 道德與文明. 2009(04)
[9]敬畏之心:儒家立論及其與基督教的差異[J]. 任劍濤. 哲學研究. 2008(08)
[10]原型理論視野中的親社會行為研究[J]. 寇彧,張慶鵬,付艷.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8(02)
博士論文
[1]大學生敬畏感問題研究[D]. 王克.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6
碩士論文
[1]道德“高上”:位置高低對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的影響[D]. 易蘭新.廣西師范大學 2017
[2]蒙古族大學生敬畏感與親社會行為的實證研究[D]. 韓汪慧.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7
[3]棄善從惡:道德許可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D]. 李婧怡.廣西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3968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9681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