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損耗對限制性飲食者食物選擇的影響及神經機制:對大腦沖突監(jiān)控的抑制
發(fā)布時間:2021-04-11 21:26
限制性飲食作為當今社會一種在女性群體中日漸流行的減肥方法,已有許多研究證明其并不是行之有效的。在實際生活中,限制性飲食者常常會有意識地抑制她們對于不健康美味食物的渴望和想法來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然而研究者發(fā)現,這種對于美味食物想法的抑制卻是導致其在后續(xù)的進食行為中自我控制更加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資源有限角度來看,這種有意識地對于不健康美味食物想法的抑制會造成人們自我調控資源的損耗,使其處于自我損耗的狀態(tài)。研究表明,自我損耗會導致人們在后續(xù)需要施加控制行為的活動中出現難以自控的現象,比如自我損耗后的過量吸煙飲酒(Leeman,O’Malley,White,&Mckee,2010)、沖動性的經濟行為(Wan,Rucker,Tormala,&Clarkson,2010)以及風險尋求行為(Fischer,Kastenmüller,&Asal,2012)等。在限制性飲食領域,目前研究集中于發(fā)現自我損耗會導致限制性飲食者在后續(xù)的飲食行為中發(fā)生過量進食以及抑制控制能力減弱(Vohs&Heatherton,2002;Zhou,Gao,Chen,&Kong,20...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食物選擇任務示意圖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3圖4食物選擇任務示意圖4.2.5腦成像數據收集本實驗使用西南大學腦成像中心的Siemens3TTrio掃描儀(西門子醫(yī)療系統公司,德國埃爾蘭根)進行。被試采取仰臥姿勢,頭部用泡沫墊緊密固定,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頭部運動,并指示他們保持全身靜止。功能像由374個BOLD圖像組成(每個block包含187個圖像)。EPI序列參數為:層數=32;重復時間(TR)=2000ms;回聲時間(TE)=30毫秒;翻轉角度(flipangle)=90°;視野(FOV)=220×220mm2;體素尺寸=3.4×3.4×4mm3;層厚=3mm;切片間隙=1mm。4.2.6腦成像數據分析本研究使用基于SPM8軟件包的腦成像數據處理和分析(DPABI)工具箱進行數據處理(Yan,Wang,Zuo,&Zang,2016)。功能像數據預處理有如下六個步驟:(1)剔除前5個時間點;(2)時間層校正;(3)頭動校正;(4)將T1圖像分割為灰質(GM)、白質(WM)和腦脊液(CSF);(5)將功能圖像標準化為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MNI)的回波平面成像模板,其重新采樣的體素大小為3mm×3mm×3mm;(6)使用6mm全寬半高(FWHM)高斯核通過卷積在空間上進行平滑。預處理中發(fā)現頭動(平移和轉動)大于2.5mm的被試數據被剔除不納入后續(xù)分析。對于每個被試,使用通用線性模型(GLM)評估任務參數對大腦激活的區(qū)域影響。一級模型包括所有4種實驗條件(損耗組美味度一致/損耗組美味度不一致/非損耗組美味度一致/非損耗組美味度不一致),以及六個頭動參數。然后這些個體水平的對比圖像通過ANOVA進行了二級隨機效應分析。使用FDR方法進行多重比較校正,閾值設置為P<0.01(Genovese,Lazar,&Nichols,2002),并且僅報告20個及以上連續(xù)體素的團塊。最后,提取上一步分析中發(fā)現的本研究所關注的dACC腦區(qū)的信號值,并在SPSS中進行不同組間的比較。由
4研究二自我損耗對限制性飲食者食物選擇影響的神經機制26圖6損耗/非損耗組在食物選擇中大腦活動ANOVA的組別主效應注:A:左側dACCB:右側距狀裂C:左側外側眶額葉皮質D:右側輔助運動區(qū)E:右側丘腦圖7損耗組和非損耗組在食物選擇中的dACC活動的β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為何越減越肥?——限制性飲食者過度進食的心理機制及影響因素[J]. 王劭睿,陳紅. 心理科學進展. 2019(02)
[2]自我調控資源對限制性飲食者進食的影響[J]. 杜捷,陳紅,蘇艷華,高笑,孟景.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01)
[3]自我損耗研究方法述評[J]. 董蕊,張力為,彭凱平,喻豐,柴方圓. 心理科學. 2013(04)
博士論文
[1]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注意偏向的神經機制[D]. 孔繁昌.西南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限制性飲食者選擇高—低能量食物時沖突監(jiān)控的ERP研究[D]. 張少華.西南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31986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食物選擇任務示意圖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3圖4食物選擇任務示意圖4.2.5腦成像數據收集本實驗使用西南大學腦成像中心的Siemens3TTrio掃描儀(西門子醫(yī)療系統公司,德國埃爾蘭根)進行。被試采取仰臥姿勢,頭部用泡沫墊緊密固定,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頭部運動,并指示他們保持全身靜止。功能像由374個BOLD圖像組成(每個block包含187個圖像)。EPI序列參數為:層數=32;重復時間(TR)=2000ms;回聲時間(TE)=30毫秒;翻轉角度(flipangle)=90°;視野(FOV)=220×220mm2;體素尺寸=3.4×3.4×4mm3;層厚=3mm;切片間隙=1mm。4.2.6腦成像數據分析本研究使用基于SPM8軟件包的腦成像數據處理和分析(DPABI)工具箱進行數據處理(Yan,Wang,Zuo,&Zang,2016)。功能像數據預處理有如下六個步驟:(1)剔除前5個時間點;(2)時間層校正;(3)頭動校正;(4)將T1圖像分割為灰質(GM)、白質(WM)和腦脊液(CSF);(5)將功能圖像標準化為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MNI)的回波平面成像模板,其重新采樣的體素大小為3mm×3mm×3mm;(6)使用6mm全寬半高(FWHM)高斯核通過卷積在空間上進行平滑。預處理中發(fā)現頭動(平移和轉動)大于2.5mm的被試數據被剔除不納入后續(xù)分析。對于每個被試,使用通用線性模型(GLM)評估任務參數對大腦激活的區(qū)域影響。一級模型包括所有4種實驗條件(損耗組美味度一致/損耗組美味度不一致/非損耗組美味度一致/非損耗組美味度不一致),以及六個頭動參數。然后這些個體水平的對比圖像通過ANOVA進行了二級隨機效應分析。使用FDR方法進行多重比較校正,閾值設置為P<0.01(Genovese,Lazar,&Nichols,2002),并且僅報告20個及以上連續(xù)體素的團塊。最后,提取上一步分析中發(fā)現的本研究所關注的dACC腦區(qū)的信號值,并在SPSS中進行不同組間的比較。由
4研究二自我損耗對限制性飲食者食物選擇影響的神經機制26圖6損耗/非損耗組在食物選擇中大腦活動ANOVA的組別主效應注:A:左側dACCB:右側距狀裂C:左側外側眶額葉皮質D:右側輔助運動區(qū)E:右側丘腦圖7損耗組和非損耗組在食物選擇中的dACC活動的β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為何越減越肥?——限制性飲食者過度進食的心理機制及影響因素[J]. 王劭睿,陳紅. 心理科學進展. 2019(02)
[2]自我調控資源對限制性飲食者進食的影響[J]. 杜捷,陳紅,蘇艷華,高笑,孟景.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01)
[3]自我損耗研究方法述評[J]. 董蕊,張力為,彭凱平,喻豐,柴方圓. 心理科學. 2013(04)
博士論文
[1]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注意偏向的神經機制[D]. 孔繁昌.西南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限制性飲食者選擇高—低能量食物時沖突監(jiān)控的ERP研究[D]. 張少華.西南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31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3198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