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壓力性生活事件與自殺意念的關系及負性認知情緒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life event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 intermediate role of negative cognitive-emotion regulation. Methods In August of July,2015,500 cas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5 middle schools were selected in Debao County, Guangxi, by means of a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A total of 5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90.8%, using the Adolescent Life Event Scale (ASLEC), th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CERQ) and the positive negative suicide ideation questionnaire (PANSI).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mediate effec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AMOS 21.0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construct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sults The negative cognitive mood and suicidal ideation score of 454 children with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1.6, 0.7), (2.6-0.5) and (1.9-0.6) respectively. The scores of stress life events in male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1.6-0.7) (1.5-0.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tress-life events of the left-behind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eft-behi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6-0.7), and the scores (1.4-0.7)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1.4-0.7).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the negative cognitive mood and the negative cognitive moo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egative cognitive mood (P0.001), and the negative cognitive mood adjustment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the suicidal ideation (P0.001). The score of the pressure sex life event can predict the suicidal ideation score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 = 0.31, P 0.001), but after the negative cognitive mood adjustment of the intermediate variable, the score of the pressure sex life event can not predict the suicidal ideation score (P = 0.01, P = 0.894). Conclusion Negative cognitive regulation has a complete intermediate effect between stress and suicidal ideation. The negative cognitive-emotion regulation indirectly affects the suicidal ideation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作者單位】: 廣西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
【分類號】:B84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寧;張亞坤;施建農;;12~18歲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傾向及其與主觀健康水平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年12期
2 徐明津;馮志遠;莫如雯;黃霞妮;楊新國;;精神信仰對大學生生活事件與心理韌性關系的中介作用[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6年07期
3 徐明津;黃霞妮;馮志遠;楊新國;;應對方式在核企業(yè)員工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關系中的中介效應[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6年02期
4 鄧光輝;張水淼;沈春;董薇;魏存;張淳俊;沈興華;;生活事件、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軍人應激反應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5年22期
5 徐明津;楊新國;馮志遠;黃霞妮;;留守初中生心理資本:在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間的中介效應[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5年11期
6 徐明津;楊新國;馮志遠;黃霞妮;;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詢模式的留守中學生心理韌性團體輔導[J];校園心理;2015年05期
7 徐明津;楊新國;黃霞妮;彭虹橋;陸佩巖;;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詢的團體輔導模式對留守初中生心理資本干預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年06期
8 楊新國;黃霞妮;孫盈;段修云;;大學生生活事件、社會支持與自殺意念關系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5年06期
9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fā)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05期
10 楊新國;徐明津;陸佩巖;黃霞妮;黃雪雯;;心理資本在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關系中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君;高中生自殺意念的易感性—應激模型:多時段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彥鋒;自殺意念高中生的社會問題解決特征[D];河南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粵俊;董志強;;意志的力量——青少年時期意志力對成年收入的影響[J];產業(yè)經濟評論;2017年02期
2 馮瀟;薛永基;劉欣禺;;生態(tài)知識對林區(qū)農戶生態(tài)保護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生態(tài)情感與責任意識的中間作用[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7年03期
3 申嫦娥;魏榮桓;田洲;;供應鏈集成、營運資金管理效率與資本結構[J];學術論壇;2016年12期
4 鄭宇姝;張琳琳;;醫(yī)患關系對醫(yī)務工作者工作倦怠的影響[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5 梁麗;郭成;段俊霞;翟瑋煒;;高校青年女教師的依戀與社會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7年04期
6 謝云天;方必基;李林林;;免費醫(yī)學生生命意義感在樂觀與生活滿意度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7年02期
7 劉安諾;宮娟;汪璐璐;劉鴻雁;鄧雯睿;欒倩倩;王辰辰;汪琪;疏仁麗;李惠萍;牛霞;;護理專業(yè)學生專業(yè)適應性與孤獨感關系:學業(yè)求助行為的中介作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7年02期
8 徐唯;侯崢嶸;;應對方式在體育鍛煉與女大學生抑郁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9 呂少博;王曉燕;李麗娜;張秀軍;苑杰;宋之杰;;積極注意偏向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中介作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7年02期
10 徐明津;萬鵬宇;楊新國;;留守兒童壓力性生活事件與自殺意念的關系及負性認知情緒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久波;中國大學生自殺行為流行現(xiàn)況及三因素預警系統(tǒng)的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堅;高中生心理韌性、自尊與自殺意念的關系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年
2 徐明津;中學生心理韌性的測量、作用機制與干預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良;郭玉飛;;兒童保護政策與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貴州畢節(jié)留守兒童自殺事件的反思[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5年04期
2 徐明津;楊新國;馮志遠;黃霞妮;;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詢模式的留守中學生心理韌性團體輔導[J];校園心理;2015年05期
3 焦璨;郭黎明;;白領精神信仰與工作、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基于深圳市的調查[J];學術研究;2015年09期
4 李艷蘭;;兒童期親子分離對大學生自殺意念、攻擊性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5 徐明津;馮志遠;黃霞妮;楊新國;;中學生人格、心理韌性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廣西教育;2015年27期
6 徐明津;楊新國;黃霞妮;彭虹橋;陸佩巖;;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詢的團體輔導模式對留守初中生心理資本干預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年06期
7 楊新國;段修云;徐明津;黃霞妮;黃雪雯;;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詢模式的團體輔導對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干預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年10期
8 唐漢瑛;龍立榮;周如意;;謙卑領導行為與下屬工作投入:有中介的調節(jié)模型[J];管理科學;2015年03期
9 楊新國;徐明津;;淺論留守兒童心理資本的開發(fā)模式[J];教學與管理;2015年06期
10 李立清;許榮;;中國居民健康水平的區(qū)域差異分析[J];衛(wèi)生經濟研究;201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徐慧蘭;湖南農村15~35歲自殺死亡者社會心理解剖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2 楊會芹;中國湖南省城鄉(xiāng)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預測模型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麗麗;大學生社會問題解決與自殺風險預測[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易尚輝;湖南省中學生自殺行為現(xiàn)況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宏生,曲成毅,苗茂華;山西省大學生自殺意念現(xiàn)況研究[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2 荊春霞,王聲ng,吳赤蓬,林漢生,池桂波;廣州市高校大學生自殺意念發(fā)生的危險因素[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3年05期
3 高宏生,曲成毅,苗茂華;大學生自殺意念的社會心理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年09期
4 蔡軍,肖水源,周萍;死亡概念的發(fā)展和兒童與少年的自殺意念[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3年01期
5 郭秀花,周詩國,羅艷俠,鮑衛(wèi)華,程玉紅;醫(yī)學大學生自殺意念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4年02期
6 狄曉康,肖水源;長沙市213名建筑民工自殺意念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12期
7 曾玉云,魏煌忠,王虎;青少年自殺意念與抑郁的關系探討[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5年08期
8 胡利人,丁元林;醫(yī)學生自殺意念發(fā)生率與相關危險行為的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5年01期
9 王德全,汪保國,周衛(wèi)平,陳思東,肖健;醫(yī)藥院校大學生自殺意念及危險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5年01期
10 于情,王禮桂,黃艷;大學生自殺意念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宏宇;許燕;;自殺意念與抑郁關系——沉浸的中介機制研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張宏宇;許燕;;自殺意念者何以抑郁?——沉浸的中介機制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袁愛娣;;不同個性和血型的衛(wèi)校學生自殺意念調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夏朝云;王東波;何旭東;葉劍輝;吳素琴;;浙南山區(qū)大學生自殺意念現(xiàn)況研究[A];2008年浙江省心身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災后心理救援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蔣慶飛;胡美玉;張載福;徐秋萍;王衛(wèi)平;;有無自殺意念抑郁癥患者主題統(tǒng)覺測驗比較[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6 徐慧蘭;肖林;馬貞玉;卿文靜;王浩;;湖南沅江市農村老年自殺意念及其危險因素[A];全國第九屆危機干預及自殺預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二)[C];2011年
7 馮珊珊;肖水源;周亮;唐勇;傅卓華;;湖南某鎮(zhèn)農村居民自殺意念影響因素[A];全國第九屆危機干預及自殺預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二)[C];2011年
8 傅卓華;馮珊珊;周亮;唐勇;肖水源;;瀏陽市農村居民對自殺意念的自我歸因[A];全國第九屆危機干預及自殺預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二)[C];2011年
9 馮珊珊;肖水源;;自殺意念流行病學研究中的若干方法學問題[A];全國第九屆危機干預及自殺預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二)[C];2011年
10 王學志;宮火良;;自殺意念高中生的社會信息編碼特征[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記者 唐夏;花季少年易受“心病”困擾 心理關愛不可缺[N];中國消費者報;2010年
2 本報通訊員 一偉邋本報記者 江錫民;“自殺兔”來了,怎么辦?[N];新華日報;2008年
3 李獻云;心理熱線:如何助心靈走出絕望[N];健康報;2013年
4 陳兵;失眠抑郁癥患者應慎用“鎮(zhèn)靜類藥”[N];湖北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劉芬;中學生自殺現(xiàn)象調查分析報告[N];北京科技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宋劍鋒;湖北省城鄉(xiāng)居民自殺意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梁瑛楠;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因素與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林勝;大學生一年隨訪期內自殺行為及其預測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陳君;高中生自殺意念的易感性—應激模型:多時段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劉金同;初中生自殺意念的個體易感因素及心理干預效果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唐軍華;內隱自殺意念測量及在自殺逃避理論中的應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7 熊燕;大學生生存理由及其對自殺意念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8 李春艷;郴州市老年人傷害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志紅;軍隊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自殺意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2 范引光;安徽省大學生自殺意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嚴紅虹;大學生自殺意念影響因素的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4 鄧成英;大學生自殺意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林云芳;綜合醫(yī)院住院病人自殺意念及危險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6 龔磊;安徽省醫(yī)學院校低年級學生自殺意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辛莘;高職與本科院校大學生自殺意念及影響因素的比較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梁小慶;軍人自殺意念量表的編制及其應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9 劉雯雯;自殺意念高中生的自我認知特征[D];河南大學;2011年
10 王學志;自殺意念高中生的社會信息編碼特征[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067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0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