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青少年社會支持與社會適應(yīng)關(guān)系研究——基于抗逆力的中介作用
本文選題:抗逆力 + 社會支持 ; 參考:《殘疾人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社會支持可以有效促進社會適應(yīng)行為的發(fā)展,提升個體的生活滿意度,抗逆力是重要的中介保護性因素。本文采用修訂后的中文版《少年兒童社會適應(yīng)量表》、《青少年抗逆力量表》對南京市191名14-18歲聽障青少年開展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聽障青少年社會適應(yīng)總體水平中等以下,性別差異不明顯;聽障青少年的社會支持、抗逆力與社會適應(yīng)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422和0.748。多元回歸分析顯示社會支持和抗逆力對社會適應(yīng)總體解釋力為57.7%;抗逆力在聽障青少年社會適應(yīng)影響因素中的中介效應(yīng)顯著,中介效應(yīng)占總效應(yīng)的61.9%,即社會支持通過抗逆力對社會適應(yīng)產(chǎn)生影響。建議通過提高社會支持和抗逆力來改善聽障青少年社會適應(yīng)狀況。
[Abstract]:Social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daptive behavior and enhance individual life satisfaction. Resilience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ry protective factor. Using the revis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ocial adaptation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 Adolescent resilience scale, 191 hearing impaired adolescents aged 14-18 in Nanj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hearing impaired adolescents was below averag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ocial support, resili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were 0.422 and 0.748 respectivel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explanatory power of social support and resistance to social adaptation was 57.7,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esistance to stress on social adaptation of hearing impaired adolescents was significant. Intermediary effect accounts for 61.9% of the total effect, that is, social support has an effect on social adaptation through resistance. 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hearing impaired adolescents by improving social support and resilience.
【作者單位】: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
【分類號】:B844.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虹;;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養(yǎng)[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2 沈春華;;內(nèi)高班學生抗逆力培養(yǎng)的特點、途徑和方法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3 高天;;抗逆力的個案分析[J];青年與社會;2013年06期
4 沈之菲;;抗逆力: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zhì)[J];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18期
5 謝啟文;余臣;;抗逆力視野下的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J];社會工作(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向翔;;學校因子影響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08期
7 田國秀;李宏鶴;;中學生抗逆力表現(xiàn)的過渡層次及其分析——基于問卷與訪談的混合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8 高萬紅;;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抗逆力建構(gòu)過程研究[J];中國社會工作研究;2013年00期
9 梁社紅;時勘;劉曉倩;高鵬;;危機救援人員的抗逆力結(jié)構(gòu)及測量[J];人類工效學;2014年01期
10 邁克·安戈爾;田國秀;朱筍;楊莉鋒;;建構(gòu)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敘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余將濤;;早期兒童抗逆力研究綜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東波;顏憲源;;社會工作視閾下弱勢群體抗逆力激發(fā)路徑的思考——基于黑龍江省弱勢群體現(xiàn)狀的研究[A];繁榮學術(shù) 服務(wù)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張秀蘭;社會抗逆力:風險管理理論的新思考[N];光明日報;2009年
2 韓自強 辛瑞萍 美國特拉華大學災(zāi)害研究中心 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從脆弱性向抗逆力轉(zhuǎn)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蓓麗;結(jié)構(gòu)、文化和能動性:上海外來女工抗逆力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2 朱眉華;困境與調(diào)適:鄉(xiāng)城流動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征;組織面對災(zāi)難的抗逆力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2 高杰;流動青少年抗逆力狀態(tài)和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3 李萌;小組工作介入單親家庭兒童抗逆力培養(yǎng)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4 董穎晗;提升乳腺癌患者抗逆力的小組工作介入[D];河北大學;2015年
5 趙樹理;流動兒童抗逆力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6 王晶;唇腭裂兒童抗逆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7 李凈凈;農(nóng)民工子女城市融入抗逆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8 王芳;沉迷與解脫[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9 杜曦;生命歷程理論視角下曾留守大學生的抗逆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10 楊業(yè);提升單親家庭兒童抗逆力的實務(wù)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84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8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