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基于人性本真性的擬人化廣告的負面情緒與態(tài)度——愧疚感的中介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8-04-17 10:37

  本文選題:擬人化 + 愧疚感; 參考:《心理學報》2017年01期


【摘要】:通常來說,商業(yè)活動中的擬人化設計可以起到增加親切感、提升產品評價和增加購買意愿作用。然而,產品廣告中不恰當的擬人化設計所引發(fā)的負面情緒和態(tài)度卻很少受到學術界和實踐界的關注。本文以食物廣告的擬人化設計為研究背景,發(fā)現(xiàn)廣告中對食用對象進行不恰當的擬人化設計會讓人產生愧疚感,進而對廣告態(tài)度產生負面態(tài)度。更進一步,本文表明這種負面效應只發(fā)生在感知該擬人化對象的人性本真性高的情況。當消費者不相信擬人化對象真的會擁有人性(本真性低)時,擬人化廣告并不會給人們帶來明顯的負面情緒和態(tài)度。
[Abstract]:In general, personification in commercial activities can enhance affinity, product evaluation and purchase intention.However, the negative emotions and attitudes caused by inappropriate personification design in product advertising are seldom concerned by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This paper takes the humanization design of food advertisement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finds that the improper personification design of the edible object in the advertisement will make people feel guilty and have a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advertisement.Furthermore,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is negative effect only occurs when the human nature of the anthropomorphic object is perceived to be high.When consumers do not believe that personification objects will really have human nature (low authenticity), personification advertising will not bring people obvious negative emotions and attitude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5722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502067)
【分類號】:B84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中樞;;關于在科教片中運用擬人化的問題[J];電影藝術;1981年12期

2 曾日紅;;談兒童文學中的擬人化[J];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社會科學漢文版);1984年01期

3 黃蘇華;俄羅斯詩歌中的擬人化手法——從俄語名詞的性范疇談起[J];外語學刊;2002年02期

4 郝孚逸;;擬人化的“兩種方式”說及其源頭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5 吳企明;;第十二講 擬人化[J];古典文學知識;2007年06期

6 王云;;荷馬宗教的擬人化特征新論——兼及其所反映的神人關系[J];社科縱橫;2008年03期

7 徐園;;日本早期兒童漫畫中的動物擬人化表現(xiàn)[J];日本研究;2013年02期

8 李博生;王敏;馬也;;擬人化的藝術小動物[J];東方養(yǎng)生;2009年02期

9 劉創(chuàng)華;;我的唐楓[J];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07年03期

10 愚妹;;把動物擬人化[J];跨世紀(時文博覽);2008年1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王迎春 沈應龍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博士;“機器人不能拘泥于擬人化”[N];文匯報;2014年

2 李隆;用擬人化手法 拍攝家中的寵物[N];中國攝影報;2013年

3 王鏞;擬人化的鳥[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余慶;P-STAMPS漢譯之我見[N];中國郵政報;2001年

5 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學 郭亞靜;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嘗試擬人化教學的體會[N];天津教育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李金金;打造十二生肖標準像[N];北京科技報;2009年

7 汪昌蓮;少兒影視不能忽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N];中國文化報;2014年

8 汝南縣三里店中心幼兒園 吳靜;如何做好幼兒教育實物擬人化講述[N];駐馬店日報;2007年

9 張 吉;“司法為民”斷想[N];人民法院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謝志鵬;擬人化營銷概念探索[D];武漢大學;2014年

2 張力;擬人化對品牌犯錯的影響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文靜怡;品牌擬人化對品牌權益的影響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5年

2 溫亞玲;擬人化溝通對消費者品牌態(tài)度的影響[D];魯東大學;2016年

3 管濤;品牌擬人化對品牌依戀的作用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4 張棟;舞蹈創(chuàng)作中擬人化技法的運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5 程夢蝶;擬人化手法在動畫敘事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6 夏裔;論中美動畫電影擬人化人物塑造的差異[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7632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632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f0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