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樂調式對中國大學生及兒童的情緒誘發(fā)效應
本文關鍵詞: 音樂調式 調式偏離 情緒 大學生 兒童 出處:《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音樂調式是指不同音樂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基本音律創(chuàng)作格式,西方音樂調式包括大調和小調兩個基本類型。本研究通過實驗一考察了中國大學生對大調和小調的情緒體驗以及調式偏離程度在其中的影響作用,結果顯示:大調音樂能夠誘發(fā)正性情緒,小調音樂能夠誘發(fā)負性情緒,但情緒喚醒水平受到調式偏離程度的影響;本研究通過實驗二,探討了3—5歲中國兒童對大調和小調情緒感受能力的發(fā)展特點,結果顯示:3—5歲兒童對大調和小調情緒的感受能力存在明顯的年齡發(fā)展趨勢,5歲兒童感受能力與大學生趨于一致;3—5歲兒童對大調和小調情緒的感受能力受到調式偏離程度的影響。
[Abstract]:Music mode refers to the unique basic rhythm creation format in different mus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Western music mode includes two basic types: major and mino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major and minor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gree of mode deviation on it through experiment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usic in major can induce positive emotion, music in minor can induce negative emotion, but the level of emotional arousal is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mode deviat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al perception in major and minor major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ged 3-5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obvious trend of age development in the sensibility of children aged 3 to 5 years old to emotion in major and minor major. The sensitivity ability of children aged 5 years old tend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ensitivity of children aged 3-5 to their emotions in major and minor was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mode deviation.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心理健康與社會心態(tài)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9jjdxix002)資助
【分類號】:B842.6
【正文快照】: 1引言音樂是一種文化符號,它如同語言一樣,有其自身的構成元素,音樂情緒(emotion music)是在不同音樂元素作用下產生的情緒反應,探討音樂元素與情緒反應之間的關系是研究音樂情緒機制的重要思路(Patel,2008)。音樂調式(mode)也被稱為調子,是指不同音樂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基本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蔡岳建;潘孝富;莊鐘春曉;;音樂的速度與調式對大學生情緒影響的實證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1期
2 梁承謀,,張永衛(wèi),鄭錦紋;音樂欣賞過程中三至十歲兒童的情緒判斷與想象發(fā)展[J];心理學報;199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琦;焉樹芬;;聊齋俚曲曲牌音樂要素研究[J];蒲松齡研究;2010年04期
2 廖家驊;音樂的共性與個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趙靜;;英語歌曲的演唱教學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孔靜柳;;音樂節(jié)奏型命名的具體策略[J];蚌埠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5 欒玲;;“五線譜”課堂教學探究[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欒玲;;高職基本樂理選修課教學微探[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7 張宇;;以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音樂作品評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8 高樹林;;音樂基礎理論教科書中有爭議的定義辨析——以音程章節(jié)為例[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9 陳艷秋;;淺析基礎樂理課程對音樂鑒賞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1年06期
10 羅櫻;;基本樂理教學初探[J];北方音樂;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朝坤;李建中;趙慶軍;陳自強;;HIT-DML及其關鍵算法的研究[A];第十九屆全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會議論文集(研究報告篇)[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秋萍;幾種結構損傷診斷方法對比研究及實驗驗證[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2 溫展力;音樂視野中的觀念藝術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3 孫佳音;音樂要素自動分析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吳保和;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論[D];上海戲劇學院;2003年
5 曹建國;出土文獻與先秦《詩》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匡君;二十世紀中國民族管弦樂配器中的音色觀念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麗君;美感與積極情緒的關系及對變化覺察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0年
8 賈隨軍;傅立葉級數(shù)理論的起源[D];西北大學;2010年
9 王峰;美爾音級輪廓特征在音樂和弦識別算法中的應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10 賴永秀;音樂速度變化感知的腦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芳;羽調和徵調對恐懼和悲傷情緒減緩作用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吳蒙;探索中國當今鋼琴立體教育及其教材建設[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滕麗民;新疆民族音樂風格鋼琴作品的分析與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羅春柳;影視音樂的表意功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郭慧穎;我國樂理書中的三種音階觀念[D];河南大學;2011年
6 郭宏紀;近代以來的“燕樂音階”觀念[D];河南大學;2011年
7 陳倩;勤于鉆研 勇于探索[D];河南大學;2011年
8 郭三卿;競技武術套路配樂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陳雨;基于Key-dependent HMM的音樂和弦識別系統(tǒng)[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海霖;滄海遺珠:西貝柳斯鋼琴小品集(Op.76)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宋文;音樂的心理功能[J];心理與健康;1995年04期
2 朱曼殊,武進之,繆小春;幼兒口頭言語發(fā)展的調查研究 1.幼兒簡單陳述句句法結構發(fā)展的初步分析[J];心理學報;1979年03期
3 鐘杰,錢銘怡;中文情緒形容詞檢測表的編制與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衛(wèi)平;;樂曲節(jié)拍、速度和調式對大學生情緒影響的實證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2 蔣志群;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反應及調適[J];青年探索;1996年06期
3 李殿錄;;大學生情緒調適的有效方法[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36期
4 徐琴美;何潔;鐘瑩;;兒童在困難情景中的情緒反應[J];心理科學;2006年04期
5 杜曉琳;董慧中;樊曉陽;吳明霞;;團體輔導提高大學生自我分化水平的有效性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7期
6 孫俊才;盧家楣;;大學生情緒社會分享的公眾觀[J];心理科學;2009年01期
7 劉春艷;劉衍玲;王鑫強;;大學生自我分化與依戀類型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年09期
8 鮑作臣;賈洪武;;大學生人格特點與戀愛心理分析[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7年06期
9 ;信息網(wǎng)站[J];黑龍江教育(小學文選);2008年10期
10 張智豐;;手勢會“說話”[J];科學世界;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楚艷萍;;聾人大學生與聽人大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2 魏義梅;;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楊志新;何曲枝;;大學生對熟悉者人格特征認知的準確性[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王桂平;吳煜輝;;大學生自我分化量表的初步修訂[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班蘭美;李彩娜;;大學生依戀、自尊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鄧麗芳;王瑞;鄭日昌;;大學生孤獨感、孤獨應對策略與氣質類型的關系[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張鳳琴;;當代大學生常見自我沖突與積極自我重建策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岳曉東;;幽默風格、氣質樂觀、心理健康:493名廣州、香港、澳門大學生的調查[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戴梅競;竇俊;蔣羽飛;;大學生情緒障礙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10 楊彥春;;高校圖書館人文素質教育新探[A];廣西圖書館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27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偉邋高峰;定襄為大學生支教提供舞臺[N];山西日報;2007年
2 胡雁冰;殘疾女羅愛群自強事跡感動大學生[N];石家莊日報;2007年
3 仇逸 沈薇;上海:大學生義工走入醫(yī)院送溫馨[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4 章偉;為什么乖孩子病后變任性[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5 徐陽春 鄭宏坤 本報記者 崔志強;愛心城市,讓夢想延續(xù)[N];哈爾濱日報;2007年
6 楚天歐亞職業(yè)學院 熊端練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管理和教育質量[N];黃岡日報;2005年
7 聞白;大學生賣雞蛋的啟示[N];人民日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李青山 實習生 顧艷偉;南寧大學生有車族浮出水面[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9 王海燕 通訊員 王秋鳳;首批123名大學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裴睿 張全能;進京當保姆 最大收獲是學會忍耐[N];成都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文;3~9歲兒童氣質發(fā)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紅洋;INS患兒腎組織NF-κB活性、血漿組織因子及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的水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3 王黎君;兒童的發(fā)現(xiàn)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復旦大學;2004年
4 周世杰;兒童記憶成套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5 華春珍;兒童MBL基因多態(tài)與相關感染的關系[D];浙江大學;2006年
6 蔡益民;長沙市2~12歲兒童睡眠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南大學;2008年
7 鄢超云;樸素物理理論與兒童科學教育——促進理論與證據(jù)的協(xié)調[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于亞平;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王思力;中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Cyclin D1、ERCC1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謝曉平;小兒心血管機能的近日節(jié)律特征[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彥爭;新時期大學生挫折教育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2 余錫祥;江西省大學生壓力反應特征的實證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吳煜輝;大學生自我分化與壓力知覺、心理健康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金奎;大學生成人依戀的調查及與情緒調節(jié)、人際關系困擾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常彥梅;大學生焦慮情緒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6 宋欣欣;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汕頭大學;2007年
7 金怡;大學生生活應激、生活滿意度及其關系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東旭;當代大學生情緒分析及調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9 陳s
本文編號:1490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9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