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決策行為和道德判斷過程的外語效應:現(xiàn)狀與展望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21:48

  本文關鍵詞: 不確定決策 道德判斷 外語效應 雙加工模型 加工分離程序 出處:《應用心理學》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最近研究者發(fā)現(xiàn),人們對決策任務的加工隨表述的語言形式(母語/外語)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即出現(xiàn)外語效應,并基于雙加工模型提出了直覺(即情緒)加工被弱化和審慎(即認知)加工被增強兩種理論解釋,且均獲得部分研究結果的支持。本文概述了外語效應及其心理機制的主要研究文獻,并指出由于既往研究范式無法分離情緒與認知加工兩個子過程的效力,未來研究應利用加工分離程序以及負性情緒與認知加工阻斷技術,深入考察外語對直覺加工和審慎加工的影響,以闡明外語效應的形成機制。
[Abstract]:Recently,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e processing of decision-making tasks changes with the language form of expression (mother tongue / foreign language), that is,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Based on the dual processing model, two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re proposed: the weakening of intuitive processing (i.e. emotional processing)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rudential (i.e. cognitive) process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literature on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and it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ormer research paradigm can not separate the two sub-processes of emo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oreign language effects on intuitionistic processing and careful processing, we should make use of the process separation procedure and the blocking technology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cognition process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on intuitionistic processing and careful processing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寧波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6YJC190026)
【分類號】: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隨時要進行是非或對錯判斷,也需根據(jù)對象或行動的利弊做出抉擇,這種對備選對象或方案進行評估和選擇的過程即為決策(decision-making)。通常情況下,人們的決策或判斷過程是基于母語實現(xiàn)的。然而,在當前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人們的交流越來越多地發(fā)生于以不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欣銀,項宇;我國青少年道德判斷的發(fā)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通訊;1990年01期

2 皮美清;張小英;劉視湘;;小學生道德判斷量表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10期

3 楊飛;;淺析道德判斷中的認知與情緒歸因[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4 王憲清;;10—14歲兒童道德判斷特點的初步探討[J];遼寧師院學報;1980年02期

5 岑國楨,李伯黍;訓練對兒童道德判斷的影響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1982年04期

6 ;國內(nèi)81個地區(qū)5—11歲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調(diào)查[J];心理科學通訊;1982年01期

7 李伯黍;;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研究階段報告(下)[J];山西教育科研通訊;1984年04期

8 王新玲;關于北京市一所中學學生的價值系統(tǒng)與道德判斷的調(diào)查報告[J];心理學報;1987年04期

9 思文;;萊斯特關于道德判斷水平的“限定問題測驗”介紹[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7年01期

10 陳欣銀;道德判斷的“確定問題測驗”及其應用[J];心理科學通訊;198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振群;戶秀安;柯森;鄧一允;;華南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的初步研究[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2 岑國楨;李伯黍;;訓練對兒童道德判斷的影響的實驗研究[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3 張小英;鄭日昌;;小學生道德判斷量表的編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張湘一;丁道群;;情緒與道德判斷:道德判斷中的評價傾向與特異性效應[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張棟玲;姚利;王美芳;;中小學生價值觀、道德判斷與攻擊行為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鄭日昌;李文姝;劉視湘;;中學生道德判斷量表的編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宏翰;;開展道德判斷研究需要注意的若干基本問題[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兒童道德發(fā)展研究協(xié)作組;李伯黍;;國內(nèi)18個地區(qū)5—11歲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調(diào)查[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9 于娟;李宏翰;;道德判斷:功利選擇與道義選擇[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陳會昌;李伯黍;;關于兒童對個人財物與公共財物損壞的道德判斷的研究[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吳旭陽 廈門大學法學院 葛巖 上海交通大學認知與決策實驗室 秦裕林 北京工業(yè)大學國際網(wǎng)絡智能研究院、卡內(nèi)基-摘隆大學心理學系 莊向榮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學院;公平意識可能與生俱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顏志雄;道德判斷中的親屬偏見[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苗;“黑暗人格”與功利主義道德判斷的關系:認知負荷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西南大學;2015年

2 董亞利;對憤怒情緒與道德判斷關系中的兩個調(diào)節(jié)因素的考察—情緒區(qū)分力和道德理性訓練[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3 裴敏俊;無意識助人目標追求、情緒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4 臧思雨;抽象顏色與行為效價匹配程度對大學生道德判斷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5 曾旭紅;“心之近,責之切”:心理距離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6 章吉利;基于DDA原則的道德判斷腦基礎研究:一項ERP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7 吳文;人際關系差序性對中學生道德判斷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8 徐丹;重量感對道德判斷的影響:道德事件重要性的中介作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龍雅姿;調(diào)節(jié)定向與結果框架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10 唐小棠;身體清潔效應在藏漢高中生中的差異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14800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800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27f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