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分化理論對處境不利兒童預防性干預實踐的啟示與應用
本文關(guān)鍵詞:情緒分化理論對處境不利兒童預防性干預實踐的啟示與應用 出處:《中國特殊教育》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情緒分化理論 情緒中心項目 情緒知識 情緒調(diào)節(jié) 情緒運用
【摘要】:每一種情緒都有不同的動機屬性和適應性功能是情緒分化理論的核心觀點。該理論的三大基本原理是研究者理解個體正常和異常發(fā)展過程的基礎,它們分別是:情緒運用具有適應性優(yōu)勢、情緒與認知系統(tǒng)的聯(lián)結(jié)是影響發(fā)展結(jié)果的關(guān)鍵要素,以及情緒系統(tǒng)具有更高的組織性和更為強大的動機驅(qū)力。Izard等人根據(jù)情緒分化理論及相關(guān)實證研究發(fā)展了一套預防兒童行為問題的干預方案,即情緒中心項目,并在美國開端計劃實施地區(qū)進行效果評估。該項目能夠顯著提高兒童情緒知識,減少內(nèi)外在問題的發(fā)生率。這種理論一致性的預防性干預和評估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明確干預項目的哪種成分是促進健康發(fā)展、預防異常發(fā)展的充分必要條件,也能夠反過來更新和完善干預技術(shù),以更好地幫助高危群體。
[Abstract]:Every emotion has different motivations and attributes of adaptability function is the core view of emotion differentiation theory.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 of this theory is the basis of researchers' understanding of normal and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they are: the use of emotions with adaptive advantage, linking the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system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 organization, intervention programs and more powerful motivation drive.Izard, according to research emotion differentiation theory and related empirical development of a set of prevention of behavior problems of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and emotional system, namely the center project,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regional plan. The project star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hildren's emotional knowledg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blems.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study and evaluation of the theory of consistency will help researchers to clear what kind of intervention project into It is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prevent abnormal development. In turn, intervention technology can be updated and perfected in order to better help high risk groups.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系;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分類號】:B844.1
【正文快照】: 兒童期是個體情緒、認知和人格等方面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需要得到充分的照顧和教育。然而,由于家庭因素、經(jīng)濟文化等負面影響而形成的處境不利兒童的生存和發(fā)展狀況并不容樂觀,包括流動兒童、留守兒童、離異家庭兒童和貧困家庭兒童。以留守兒童為例,他們正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zhuǎn)折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旭;謝玉蘭;;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調(diào)查及家庭影響因素[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云;;農(nóng)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探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馬麗霞;趙冬梅;王廣新;劉東平;錢建華;喻支霞;;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生活質(zhì)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年05期
3 雷鵬;陳旭;關(guān)幼萌;;中國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系統(tǒng)研究述評[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4 徐海云;;探析小學生心理問題存在的原因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1年24期
5 李建華;周路平;方奇;袁謙;;進城務工家庭隨遷子女早期問題行為的調(diào)查[J];長沙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6 魏軍鋒;;留守兒童“初二現(xiàn)象”實證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5年15期
7 趙俊峰;史冰潔;;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錯誤信念理解能力的比較[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劉斌;許海文;;留守與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適應調(diào)查[J];教學研究;2011年03期
9 華姝姝;鄭捷妍;簡寶嬋;;河南省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安全感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1期
10 雷鵬;陳旭;關(guān)幼萌;;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系統(tǒng)干預模型的建構(gòu)[J];教育導刊;2010年1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簡福平;不同孤獨感農(nóng)村留守兒童對親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廖傳景;留守兒童安全感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云;初中班級留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管理策略[D];蘇州大學;2010年
2 龔務;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問卷編制及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常微微;安徽省某地區(qū)中學生早期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阮勇慧;鎮(zhèn)江市農(nóng)村高中留守學生問題行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謝玉蘭;農(nóng)村留守兒童情緒性問題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6 陸水;廣西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教育問題調(diào)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郭海峰;初中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及其教育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郝振;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狀況及其保護性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洪宇平;福建省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許海文;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因素與心理適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2 羅國芬,蔡玉軍;從非社會性行為視角看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問題[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劉萬倫,沃建中;師生關(guān)系與中小學生學校適應性的關(guān)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1期
4 王東宇,王麗芬;影響中學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14210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2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