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和社會容認度對心理求助行為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歸因、自我效能和社會容認度對心理求助行為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檔介紹:
心 理 學 報 2007, 39 (5) : 892~900 Acta Psychologica S in ica892 收稿日期: 2006 - 04 - 05 通訊作者:江光榮, E2mail: grjiang@mail. ccnu. edu. cn歸因、自我效能和社會容認度對心理求助行為的影響夏 勉 江光榮(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武漢 430079)摘 要 在江光榮心理求助行為的“階段- 決策模型”框架下,探查處于第三階段的被試的求助行為,側重研究⑴對心理問題的歸因、⑵作為心理咨詢當事人的自我效能和⑶心理求助行為的社會容認度這三個變量對實際求助行為的影響,同時探討變量之間的作用機制。結果表明,這三個變量對求助行為均有預測作用。其中心理求助行為的社會容認度除了對求助行為有直接作用外,還以作為心理咨詢當事人的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量間接影響求助行為。整個模型對求助行為解釋的變異量達到 26%。關鍵詞 歸因,自我效能,社會容認度,心理求助行為。分類號 B849: R3951 導言 心理求助是指個體在遇到心理困擾或障礙的時候,向個人之外的力量尋求幫助以達到解決困擾的過程[ 1 ],F有的研究表明,許多需要心理幫助的人并不尋求專業(yè)援助[ 2 ]。而東方人(包括中國人)較之西方人對求助的態(tài)度更為消極[ 3~5 ],以致不少人最后出現較嚴重的心理疾病甚至精神崩潰。費立鵬...
內容來自轉載請標明出處.
本文關鍵詞:歸因、自我效能和社會容認度對心理求助行為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8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