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文化論文 >

論文化記憶與文化自信

發(fā)布時間:2018-12-18 14:00
【摘要】:文化記憶是一個民族和國家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以文化方式記載和傳承的共同記憶,是一個民族最獨特的文化標識,記載著一個國家和民族漫長歷史中的興衰、榮辱、成敗,成為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推動文化自信的生成則是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的時代課題和歷史任務(wù)。文化記憶的傳承與文化自信的樹立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和雙向互動的關(guān)系。一方面,文化記憶為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豐厚的文化滋養(yǎng)、堅實的文化底蘊和共同的文化身份認同和心理基礎(chǔ);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的生成也促進文化記憶的傳承,并推動文化記憶的激活與當代重構(gòu)。在新的歷史境遇下,要以文化記憶的當代重構(gòu)為契機、以文化記憶為精神紐帶、以文化記憶為文化滋養(yǎng),推動文化自信的廣泛生成。
[Abstract]:Cultural memory is a common memory of a nation and a nation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long-term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t is the most unique cultural symbol of a nation and records the rise and fall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in its long history. Success or failure becomes a valuabl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wealth.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time task and historical task put forwar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memo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and two-way interaction. On the one hand, cultural memory provides rich cultural nourishment, soli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omm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lso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memory, and promotes the activation and contemporary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memor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we should take the contemporary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memory as an opportunity, take cultural memory as a spiritual link, and take cultural memory as cultural nourishment to promote the widespread gener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對外話語體系的構(gòu)建與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4AZD041)階段成果
【分類號】:G12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駱冬青;文化記憶與存在感受[J];文藝爭鳴;2001年01期

2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J];博覽群書;2005年02期

3 黃曉晨;;文化記憶[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06期

4 閻密;;文化記憶的堅守與變遷[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26期

5 巫少飛;;永留水底的文化記憶[J];文化交流;2013年02期

6 王霄冰;;文字、儀式與文化記憶[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7 陳平原;;《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言[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shù)評論卷);2008年12期

8 吉子;;守護歷史文化記憶[J];中國建設(shè)信息;2008年13期

9 柳成棟;聞鷺;;哈爾濱——文化記憶中的獨特風景[J];黑龍江史志;2009年03期

10 解璽璋;;我們的文化記憶[J];中國企業(yè)家;2009年2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霄冰;;文化記憶、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與節(jié)日遺產(chǎn)保護[A];《民族遺產(chǎn)》(第一輯)[C];2008年

2 ;“文化自信與文化強省建設(shè)”論壇順利舉行[A];文化自信與文化強省建設(shè)——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2年

3 袁仁琮;;立足本土與提高文化自信[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羅玉達;;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社會學解讀[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著名作家 王蒙;守望老北京的文化記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2 焦廷勤;重視文化記憶搶救工程[N];承德日報;2006年

3 黃適遠;以“文化記憶”實現(xiàn)文化成長[N];哈密日報(漢);2012年

4 王福州;留住城市的文化記憶[N];中國文化報;2012年

5 意娜;文化記憶[N];中國經(jīng)營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吳曉杰;首個老年節(jié),,延續(xù)“文化記憶”[N];光明日報;2013年

7 李可;元宵節(jié):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符號[N];光明日報;2008年

8 劉巽達;將人倫節(jié)日化為民族文化記憶[N];光明日報;2010年

9 孫艷;魅力承德:激活文化記憶 打造塞北新城[N];河北日報;2012年

10 尹于世;傳統(tǒng)節(jié)日應(yīng)喚醒“吃”之外的文化記憶[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本文編號:23859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3859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49a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