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與廣播影視創(chuàng)作
本文選題:海上絲綢之路 + 文化遺產。 參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年08期
【摘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zhàn)略構想的提出,賦予了古老海上絲綢之路以新的意義與生命。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地民眾寶貴的歷史記憶和精神家園,也是廣播影視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廣大廣播影視創(chuàng)作者應抓住國家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契機,充分發(fā)揮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等優(yōu)勢,積極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廣播影視創(chuàng)作工作,有效推動"海洋強國"的建設步伐。
[Abstract]: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the 21 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has given new meaning and life to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fully embodies the wisdom and extraordinary creativ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a valuable historical memory and spiritual home for the people everywhere along the Silk Road. It is also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radio, television and film creation. The vast number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creator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stat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terms of its rich connotation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Actively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marine Silk Road cultural heritage radio, television and film,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power".
【作者單位】: 寧波大學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
【基金】: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浙江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及其保護與開發(fā)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14JDHY02Z
【分類號】:G122;G22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培植;;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J];絲綢之路;2014年10期
2 ;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品牌 重振歷史文化名城雄風——泉州新貌[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報;2002年06期
3 姜樾;;海上絲綢之路與海南島港口[J];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4 陳艷;;線路遺產與“海上絲綢之路”個案研究——以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寧波段)為例[J];世界遺產論壇;2009年00期
5 洪三泰;;海上絲綢之路的靈魂[J];人民之聲;2004年02期
6 劉建軍;;海上絲綢之路海陸對接線的開辟及其現代意義——談賀州區(qū)域文化傳統(tǒng)現代化[J];賀州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許桂靈;司徒尚紀;;廣州海上絲路與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設[J];城市觀察;2011年03期
8 ;“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啟動[J];絲綢之路;2011年24期
9 鮑志成;林士民;;寧波“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綜述[J];東方博物;2006年01期
10 劉根勤;陳超華;;廣州亞運會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產業(yè)的開發(fā)策略研究[J];文化遺產;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鐘來全;;中國—東盟博覽會“新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談區(qū)域文化傳統(tǒng)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現代化[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2 吳幼雄;;試析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多元一體文化內涵[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3 施舟人;;“海上絲綢之路”與南音[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4 何振良;;略論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及其保護與開發(fā)[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孫漪娜;“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論壇在寧波舉行[N];中國文物報;2010年
2 記者郭瀟雅;七城市聯合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記者 周承雪;“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接受專家考評[N];北海日報;2012年
4 ;海上絲綢之路將“申遺”[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陳青 徐學敏;我市將舉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jié)[N];寧波日報;2009年
6 記者 呂路陽;福州加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隊伍[N];福州日報;2012年
7 王路;“海上絲綢之路”2010年有望申遺成功[N];寧波日報;2007年
8 李培;“南海Ⅰ號”申遺將延后[N];南方日報;2007年
9 黃海妍;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N];中國文化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馮海波;專家齊聚陽江縱論“海上敦煌”[N];廣東科技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靈娟;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814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8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