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與和平:美國對華戰(zhàn)略的運用——以戰(zhàn)略困境模型為研究中心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is in trouble on how to curb China.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establish a multi-stage two-state game model, that is, the strategic dilemma model. The model will theoretically explain the strategic dilemma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 and the subsequent empirical demonstr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trategic dilemma of the United State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relative strength, and the strategic options to be made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this dilemma.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is conclusion can not only explain the two sides of the current US policy towards China, but also predict the strategic tren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外交學院;
【分類號】:D8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俞正j;;試論美國對華的對沖戰(zhàn)略[J];國際觀察;2006年01期
2 俞正j;;美國擴展對沖戰(zhàn)略[J];國際觀察;2007年06期
3 楊文靜;;尋求應對中國崛起的非零和關系模式: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探析[J];太平洋學報;2013年08期
4 樊吉社;;美國對華戰(zhàn)略的漂流:適應抑或防范?[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馬風書;;中美俄三角關系:一種超越建構主義的文化分析[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6年04期
2 王棟;;美國強大的原因及發(fā)展趨勢[J];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06期
3 門洪華;;中國對美國的主流戰(zhàn)略認知[J];國際觀察;2014年01期
4 唐小松;劉江韻;;論東盟對中美的對沖外交困境及其原因[J];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03期
5 黃黎洪;;越南對華實施對沖戰(zhàn)略的利害關系研究[J];太平洋學報;2014年07期
6 王公龍;;現(xiàn)實主義與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對華政策[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年07期
7 李永成;;戰(zhàn)略意圖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飛;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續(xù)延軍;經濟相互依賴條件下的中美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王宇;中美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安全博弈[D];延邊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宇;2001年-2010年中美貿易摩擦分析[D];暨南大學;2011年
2 李仁子;日本東北亞區(qū)域戰(zhàn)略與當前中日關系[D];延邊大學;2006年
3 鄧志虹;冷戰(zhàn)后日臺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4 孫艷曉;論美國東北亞戰(zhàn)略中的蒙古因素[D];吉林大學;2007年
5 鄒桂英;小布什對華政策的進攻性現(xiàn)實主義理論解讀[D];蘭州大學;2007年
6 李成;分析美國的“中國威脅論”[D];外交學院;2007年
7 魏蓓蕾;后WTO時代中美貿易摩擦的表現(xiàn)、原因及對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杜麗;冷戰(zhàn)后美國民族主義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孫國強;“9·11”后美國東北亞安全戰(zhàn)略探析[D];吉林大學;2008年
10 林爽;冷戰(zhàn)后美國對華戰(zhàn)略變化及發(fā)展趨勢[D];黑龍江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白永輝;趙明昊;;從“利益攸關方”到“戰(zhàn)略保證”——政治—經濟的分析視角[J];國際政治研究;2010年02期
2 吳荻;金燦榮;;金燦榮點評前后“對話”之不同[J];世界知識;2009年1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楚樹龍;美對華戰(zhàn)略及中美關系走向[J];和平與發(fā)展;2001年02期
2 郗潤昌;美國調整對華戰(zhàn)略及其影響[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賈海濤;目前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的兩面性[J];學術研究;2002年05期
4 楚樹龍,高祖貴;美國亞太及對華戰(zhàn)略思想發(fā)展新動向[J];和平與發(fā)展;2000年03期
5 房樂憲;當前歐盟對華戰(zhàn)略及其對中歐關系的政策含義[J];國際論壇;2004年03期
6 趙伯樂;;印度將如何構筑對華戰(zhàn)略[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09年12期
7 裴遠穎;;美國對華戰(zhàn)略改變了嗎?[J];和平與發(fā)展;2006年02期
8 龔洪烈;基辛格的中國文化理念與對華戰(zhàn)略[J];國際論壇;2005年02期
9 肖剛;日本跨世紀對華戰(zhàn)略的政治和哲學——簡評中曾根康弘與梅原猛的《大中國的未來與日本外交》[J];外交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10 郗潤昌;歐盟的對華戰(zhàn)略及中歐關系前景[J];和平與發(fā)展;199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延濤;;中國西部大開發(fā)論[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瀟瀟;日媒:美向日提出“強化對華戰(zhàn)略”[N];國防時報;2010年
2 陳一;缺乏對華戰(zhàn)略 使日本陷窘境[N];國防時報;2010年
3 艾麗西亞·巴爾塞納 聯(lián)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執(zhí)行秘書;拉美應重新審視對華戰(zhàn)略關系[N];國防時報;2011年
4 清華大學 中美關系中心副主任 趙可金;中國如何應對美國軟戰(zhàn)略[N];東方早報;2009年
5 宋基弘;韓媒必須重新制定未來對華戰(zhàn)略[N];國防時報;2010年
6 周晨;奧巴馬亞洲行 重拾遏華戰(zhàn)略[N];國防時報;2010年
7 李正信;壓軸。合@镞甸T[N];華夏時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曹朝霞;大眾調整對華戰(zhàn)略[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2年
9 記者 趙慶國 實習生 林磊;跨國公司對華戰(zhàn)略有變[N];中國改革報;2003年
10 黃真;空中客車重視對華戰(zhàn)略[N];中國信息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家成;冷戰(zhàn)后美國東亞戰(zhàn)略:底線、挑戰(zhàn)與應策,,1989-2009[D];吉林大學;2011年
2 浦啟華;21世紀初期的亞太戰(zhàn)略態(tài)勢與中國國家安全[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呂平;奧巴馬政府東北亞安全戰(zhàn)略[D];吉林大學;2013年
4 鄧凡;后“9/11”時代的美國對華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5 付瑞紅;美國東亞戰(zhàn)略的中國因素(1989-2008)[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6 宋達;冷戰(zhàn)后美國對華政策決策層的認知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書馨;奧巴馬政府對華戰(zhàn)略的演變與發(fā)展[D];外交學院;2011年
2 張磊;試析奧巴馬政府的巧實力外交與對華戰(zhàn)略調整[D];河南大學;2013年
3 張萌;現(xiàn)實國際政治競爭下的中國縱橫方略[D];外交學院;2012年
4 王超;中國視角下美國應對新興大國的整體戰(zhàn)略[D];外交學院;2012年
5 林爽;冷戰(zhàn)后美國對華戰(zhàn)略變化及發(fā)展趨勢[D];黑龍江大學;2008年
6 閆濤;冷戰(zhàn)后東盟對華戰(zhàn)略與中國的應對[D];外交學院;2007年
7 宗金北;尼克松政府對華政策戰(zhàn)略調整的原因[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樊瑤;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探析[D];青島大學;2010年
9 李傳林;21世紀初我國地緣環(huán)境中的美國因素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朱玉龍;試析美國的“制度霸權”:從理論上的爭論到外交中的揉和[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509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0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