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棄權還是否決——中國如何在安理會投票中表達反對立場

發(fā)布時間:2019-03-18 13:20
【摘要】: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安理會的投票中,同樣是表迭反對意見,有時選擇棄權票,有時則選擇否決票。為了分析這一問題,作者研究了從1971年10月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席位到2012年12月31日這段時間的相關數(shù)據(jù)。在此期間聯(lián)合國安理會提出的決議草案數(shù)量為1797個,中國在安理會一共投了137次棄權票,9次否決票。作者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建立了回歸模型,發(fā)現(xiàn)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不同意時會傾向于通過否決票表示反對。隨著中國加入聯(lián)合國的時間增長,通過社會化逐漸接受國際規(guī)范,也容易在不同意時以否決票來表示。若議題涉及主權或安全問題,中國在不同意時會傾向于投否決票。中國對于中東和非中東的亞洲事務的關注程度明顯不同,對于中東問題,中國的行為趨于風險規(guī)避;但是若涉及中國周邊或中國自身,此時中國如果不采取行動就會面臨損失,因此愿意冒險投否決票。以上發(fā)現(xiàn)表明,中國在安理會的投票不僅有自己一貫的立場和原則,并且具有"推己及人"、"由內(nèi)而外"的傳統(tǒng)思維特點。
[Abstract]:As a permanent member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China has also expressed opposition to the Security Council's vote, sometimes abstaining and sometimes voting no. In order to analyze this problem,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levant data for the period from October 1971 to December 31, 2012, when China resumed its seat in the United Nations. The number of draft resolutions introduced by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during this period was 1797, and China abstained and voted nine times in the Security Council.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the author builds a regression model and finds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strength of China, China tends to oppose it by a negative vote when it disagrees. As China's entry into the United Nations grows, the gradual acceptance of international norms through socialization is also easy to denigrate in the event of disapproval. When it comes to sovereignty or security, China tends to vote no if it disagrees. China's attention to Asian affair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n-Middle Eas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or the Middle East issue, China's behavior tends to be risk aversion. But when it comes to China's periphery or itself, China faces losses if it doesn't act and is willing to risk a no vote. The above findings show that China's vote in the Security Council not only has its own consistent stand and principle, but also has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shing oneself to others" and "from inside to outside".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
【基金】: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YETP0148)
【分類號】:D81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凌青 ,宗道一 ,朱禮盈 ,傅錚錚 ,郭凡凡 ,倪鈺 ,徐苗;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與聯(lián)合國[J];黨史博覽;2005年04期

2 李曉鵬,黃瑾;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沖突——對全球化的一種反思[J];國際觀察;2002年06期

3 戴穎;;冷戰(zhàn)后中美在聯(lián)合國大會投票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1991-2006年)[J];國際論壇;2008年02期

4 安惠侯;伊拉克戰(zhàn)爭與國際政治[J];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03期

5 江憶恩,肖歡容;美國學者關于中國與國際組織關系研究概述[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1年08期

6 朱立群;;聯(lián)合國投票變化與國家間關系(1990~2004)[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6年04期

7 毛瑞鵬;;主權原則與中國在聯(lián)合國維和議案中的投票行為(1994~2004)[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6年04期

8 邢愛芬;冷戰(zhàn)結束十年來國際沖突回顧[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金平 ,肖憲;當代中東恐怖主義的特點[J];阿拉伯世界;2004年01期

2 劉定;;淺論影響中美關系的種種不利因素與沖突[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2期

3 彭萍萍;關于伊拉克戰(zhàn)爭及其對國際政治影響的研究綜述[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4年01期

4 張驥,王宏斌;論和平崛起的中國對構建當代國際制度的建設性影響[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5年02期

5 陳寒溪;;中國如何在國際制度中謀求聲譽——與王學東商榷[J];當代亞太;2008年04期

6 劉培棟;地區(qū)主義與中國[J];東南亞縱橫;2005年06期

7 胡文秀;孟東偉;;發(fā)展中國家國內(nèi)武裝沖突終止的條件分析——以印尼亞齊問題的解決為例[J];東南亞研究;2010年01期

8 鐘龍彪;王俊;;中國對聯(lián)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認知和參與[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6年06期

9 汪濱;;后冷戰(zhàn)時代國際沖突成因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10 樊勇明;賀平;;中國是多邊貿(mào)易體制的積極建設者[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徐崇利;;中國的崛起與自由主義國際經(jīng)濟法律體制——以WTO為中心的分析[A];WTO法與中國論叢(2009年卷)——《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陳玉聃;;中國與國際體育組織關系的個案研究——中國與世界跆拳道聯(lián)合會和國際跆拳道聯(lián)盟的關系[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余建軍;;身份、規(guī)范與利益——理解中國國際制度行為轉(zhuǎn)變的觀念途徑[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魏明杰;;中國與國際條約60年[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5 王超;;當代中國身份定位的演變對其參與國際合作的影響[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6 臧雷振;;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影響政治參與嗎?[A];中國傳媒大學第七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盧海陽;錢文榮;;農(nóng)民工人力資本與工資關系的性別差異及戶籍地差異研究[A];全國博士生論壇“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農(nóng)村與農(nóng)民問題”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良英;中國負責任大國身份的構建[D];武漢大學;2010年

2 鐘馨;1976-2001年中國對外傳播史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李強;中國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尹占文;馬克思主義的國際主義思想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王明國;國際制度有效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肖歡容;地區(qū)主義理論的歷史演進[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尹淑艷;后冷戰(zhàn)時代的中國政治安全[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8 莊悅群;可持續(xù)發(fā)展位與當代國際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9 江彥橋;我國對外教育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聯(lián)合國的外交政策[D];外交學院;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崇鑫;“9.11事件”后中國對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王文輝;中國參與國際核不擴散機制分析[D];外交學院;2011年

3 李秀雯;冷戰(zhàn)后中國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4 周小躍;冷戰(zhàn)后中美對聯(lián)合國安理會改革政策之比較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5 強薇;WTO對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影響[D];外交學院;2011年

6 董勇;中美環(huán)境合作機制的成就與問題[D];復旦大學;2011年

7 李貞;中美建交以來臺灣在美游說活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黃曦;美國主流印刷媒體報道中的中國形象[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江琴;試析克林頓政府的對華“接觸”政策[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侯彥平;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與中國多邊外交[D];黑龍江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少軍;論干涉主義[J];歐洲;1994年06期

2 朱立群;;聯(lián)合國投票變化與國家間關系(1990~2004)[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6年04期

3 邢愛芬;冷戰(zhàn)結束十年來國際沖突回顧[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9年05期

4 趙衛(wèi)東;研究全球化 爭取主動權[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5 金鑫;西方政要及有關人士關于“新干涉主義”的若干言論[J];太平洋學報;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書章;;談棄權票[J];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05期

2 邵道生;;出現(xiàn)較多棄權票的背后[J];人民政壇;2003年09期

3 曾世麟;回顧13年前的一個議案[J];南風窗;2005年05期

4 鐘麗娟;;如何看待人大代表的棄權票[J];理論前沿;2007年23期

5 杜何琪;;論全國人大代表無權投棄權票[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王宜峻;;如何看待棄權票和反對票[J];人民政壇;2011年11期

7 蕭乾;他對生活從不投‘棄權票’——悼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曹維廉[J];w蕓,

本文編號:24429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4429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ca0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